诺兰《信条》里男二的时间线全梳理 诺兰的电影是如何玩转时间线的?

2020-09-08 13:28:56
A+ A-

诺兰《信条》里男二的时间线全梳理

整个电影讲的其实就是一个正邪相对,主角最后战胜反派的事情,但是因为逆时间这个设计的加入,让整个电影精彩起来,而且我觉得与其说这个电影只有逆时间这个噱头,角色都很单薄动机很简单倒不如说这个电影就是诺兰这个逆时间脑洞的舞台,这就是他想展现的一切,他就是留下了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逻辑题目而如果那些陪衬的人物还有很复杂的性格和很有城府的话故事会变得太过于复杂。

所以我必须得先尝试解释下电影里提到的逆时间是个什么概念,一方面是人,这个应该比较直观,就相当于有个装置能让你经过时间的方式变成反向的,而你重新经过的过程是可以被别人看到的,所以其实从主角视角来看,整个故事都是直观的线性的,没有任何插叙或者倒叙的手法,仅仅只是你有可能先看到接下来你会干什么而已。而另一方面是对于物体,这个就有点搞了,我觉得电影里的那句不要尝试理解要感受就是针对逆时间的物体的,因为理论上来说,只有一颗子弹逆向了以后,仅仅只有那个子弹是逆熵的,比如电影里机场里主角第一次遇到逆向的自己跟他打的时候,有个镜头给到了有弹孔的玻璃,在正向的时间里是往外碎的,但是被逆熵的子弹打了之后,那个玻璃,还有之前弹孔外面的灰尘,以及以后倒着开的车,它们都没经历过逆熵化,但是它们都发生了逆熵的事情,我觉得这也是女主中了逆时间化的子弹以后得要再逆时间化一下治愈的原因,这应该是逆时间这个概念整个电影里最模糊的地方,但是并不影响整个电影的叙事,我觉得可以接受。

说好这个之后就是故事开始了,先从最直观的主角的角度。点进来的应该都看过所以我就说得直接点了,一帮恐怖分子劫持了剧院,主角混进过来的特警里面拿到了任务目标的数据包,期间被正宗特警认出来两次一次被同伴救了,一次被包上有红带子的陌生人用逆时间武器救了,这个陌生人也就是之后男主的同伴尼尔,这里尼尔的走位看的出来他是正时间的,其实都是爆头的话用啥武器没啥区别,用逆时间武器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应该就是导演这么安排让观众先见识下主题的,总之主角团拿到数据包后出门就被特警都团灭了,这些特警应该就是反派安德烈的人知道消息把数据包截胡了,主角经历拷问后吞假药溜了。

然后一系列事情比较清晰,主角接到任务,认识到逆时间这个概念,顺着关系到孟买问消息,知道背后主使是安德烈,再准备通过安德烈妻子接近安德烈,然后他妻子惨的一,由于把仿真品当正品给老公被他套牢了,这时候她也回忆起了她和安德烈最后一次出游去越南,提到的情形和结尾是一致的,本来男主手上的画是威胁现在没用了,男主就顺势提出要救女主,也就是把她老公那画毁了,画没了,就没把柄了,所以就出现了飞机撞墙的大场面,整个主角毁画的过程和谍战片什么的差不多,其中主角跟逆时间的自己打了一架以后再说。但是由于反派有未来的消息所以他提前藏好了画,紧接着男主和反派达成了帮他偷杠铃片的协议,男主因为想救女主提出让她当中间人结果之后却反而害了她。

诺兰的电影是如何玩转时间线的?

诺兰导演的最新大作《信条》,本周五(9月4日)就要在内地影院上映了!

想到这儿忍不住激动地搓搓小手,大家的电影票都买好了吗?

此前,时光君曾发布了一篇独家影评,提到这肯定是诺兰观影门槛最高的作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重温一下这篇影评。

那么问题来了,观影门槛这么高,有什么办法能在看片前补补课吗?

别着急,今天时光君就奉上一篇不剧透的简单补课帖,从诺兰在新片中的“时间逆转”设定,讲到诺兰过往作品中的时间线剖析。

希望这节预习课能带给你一点点的启发,get到在电影中导演是如何玩转“时间”概念的。

《信条》中的逆转时间

在电影史上,热衷于把玩叙事时间游戏的导演数不胜数,克里斯托弗·诺兰正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这个属于他自己的创作标签,一次又一次被影迷津津乐道。

到了最近的《信条》中,诺兰的野心更大了。

他提出了一种更为新鲜的时间概念——时间逆转,并赋予了时空正向和逆向的双重属性,伴随的是难以想象的视觉奇观,和充满陌生感的观影体验。

如果你看过至少一支《信条》的预告片,一定会被这样的镜头深深吸引。

比如地上的水倒流,吸回人的脚下。

比如逆向飙车高速路上的车,忽然翻转过来逆向行驶。

比如逆向上楼,两位特工仿佛是有轻功护体。

比如逆向打斗,男主角出拳的套路完全不同,为此演员还专门接受了特殊训练。

比如炸掉的大楼原地复原,又瞬间从上面重新爆炸,完全颠覆了你的观影体验。

这明显不是大家熟悉的“时间穿越”、“时间旅行”,而是这部电影里独有的“时空逆转”。

在《信条》中,诺兰以物理学的“熵值”为原理,制造出如莫比乌斯环一样的时间钳形运动,从而实现时空逆转。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在《星际穿越》中担任科学顾问的物理学家基普索恩,也和诺兰再次合作,为全片进行物理概念解读。

必须要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诺兰导演之前在《星际穿越》、《盗梦空间》中,还是让角色用了比较通俗的语言,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那些艰深的物理原理,(虽然大部分人还是听不懂)。

但在《信条》里,导演更加放飞自我,他懒得再给观众上课,普及物理知识了,管你看懂看不懂,剧情都飞快地向下推进着。

所以,时光君给大家普及三个难懂的理论点——“熵值”、“祖父悖论”和“TENET”。

首先是“熵值”,第一次看到这个的小伙伴或许会一脸懵,这是个啥?是个生僻字吗?

先来看看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也被称为“熵增”原理。

举个通俗的例子,如果你给宝宝用奶瓶热奶,喝着喝着奶变凉了,你必须把奶瓶放到热水里,才有可能让奶重新变热,如果你什么也不做,就那么放着,奶是不可能自己变热的。

如果我们引入了一个参量,来度量热量的单向不可逆的过程,这个参量就是熵。

如果有热量的变化,它就一定是有方向的,并且过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我们可以通过它,分辨出时间前后的差别,它就成为了“时间的参照物”。

在自然过程中,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熵在孤立系统中只会保持不变或者增加,永远不会减少。

在物理上,“熵”也用来描述混乱的程度,也就是说事情总会朝着越来越混乱的方向发展。

比如你把一只哈士奇,关在封闭的房间里,房间只会越来越乱,请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大概就能理解了。

那么诺兰在《信条》里,引入的第一条法则是“熵减”,由于影片中钚元素的出现,通过机器闸门的作用,可以将粒子变为“逆物质”,从而出现“熵减”现象。

责任编辑:于浩淙 Hzx0176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