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男主手机是怎么回事 诺兰烧脑新作《信条》到底讲了个啥

2020-09-08 11:52:31
A+ A-

《信条》男主手机是怎么回事

诺兰烧脑新作《信条》到底讲了个啥

此次上映的《信条》聚焦时间逆转与多重平行宇宙,将诺兰的烧脑系列再次拓展。

擦拳抹掌的观影者带着对大师新作的期待兴奋的进入影院,又带着无限的迷惘走出影厅。

“《信条》究竟讲了个啥?”

“一开始我以为我看懂了,中间我觉得我应该懂了,后来我发现除了枪战我啥也没看明白。”

这恐怕是大部分观影者的直观感受,《信条》真的那么晦涩难懂吗?《信条》到底在讲什么故事?

观影必备知识

与《终结者》等科幻大片的直观易懂不同,要想看懂诺兰的作品,观影者们需要自备些基础的科学知识,这一点,在《信条》里再次得到印证。

1.关于片名《TENET》(中文译:信条)

影片英文原名《TENET》,TENET是一个回文结构单词。最早出现于庞贝古城遗址的“萨托尔魔方阵”石碑上,石碑上有一组拉丁文单词:Sator Arepo Tenet Opera Rotas

无论是怎样的阅读顺序,都可以得出SATOR、AREPO、TENET、OPERA、ROTAS,这五个词。

直译过来有两重含义,其一为播种者阿里坡用轮子工作;其二为创始者控制时间之轮。

结合影片与石碑,信息点开始清晰:石碑的第1行,Sator,是片中俄国寡头的姓氏;第4行,Opera(歌剧院),则是片中第一场戏发生的地点,而,Tenet就在这五个词的中间,影射影片中的时间闭环理念。

石碑最早出现在庞贝古城,而影片中,反派俄罗斯寡头萨特多次和妻子提及要将儿子麦克斯送往庞贝遗址游玩。

时间闭合,环环相扣,开始即结束,结束即新生,这是《信条》时间旅行的惊艳之处。

2.关于庞贝古城

影片中数次提及庞贝古城。这既与影片名称由来呼应,又暗示了这是一个讲述新生与毁灭的故事。

庞贝古城(Pompeii)是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帕尼亚地区一座古城,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

据记载,庞贝城由奥斯坎斯部落兴建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89年,庞贝城被罗马人占领,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属地。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庞贝城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人口集中,贵族富商纷纷到此营建豪华别墅,尽情寻欢作乐,繁华景象一时无二。

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整个城市被掩盖于火山灰之下。1594年,人们在萨尔诺河畔修建饮水渠时发现了一块上面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一座古城面容渐露。

3.熵(Entropy)与时间旅行

影片中,女科学家劳拉提到了一个科学名词“熵”(Entropy)。

“熵”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于1865年提出,用来表达能量或物质有序或失序的状态,一个系统越混乱熵值就越高。

抛开纯粹的科学理论,影片中,熵与时间线的关系可以理解为,随着熵的逐渐增加,时间流动开始出现方向性,而在宏观世界里熵是逐渐增加的趋势,即,从有序到无序。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增加,整个世界只会从混乱走向更混乱。

现有的科学研究表明“回到过去”这种时间旅行方式是不可行的,其原因就在于,从时间维度上,我们所处的宇宙处在熵增的过程中。

为解决这一已知科学难题,影片《信条》创造性的进行了科学假设,即“熵减”:时间旅行不再是通过精密的科学仪器直接定位到过去或者未来的某一个时刻,而是穿越者要经历一系列的熵减过程,再通过转换门进行转换,才能“回到过去”。

在这种假设理论的基础上,要想“回到过去”就必须再度体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且是逆向化的体验。举个例子,跑步者从起点A跑向终点B,如果跑步者想要穿梭回到起点A的时间,就必须从终点B倒着跑回A。

在熵增的环境下,我们是由因到果,而在熵减环境下,我们是先知结果后知原因。通过熵增熵减的时间转换,未来人可以将未来已知的信息传递给过去的人,利用时间上的优势来影响事情的走向。

影片中,反派萨特对男主和尼尔行动的掌握、尼尔对未来的预言以及男主的精心计划都是基于这一科学假设。

4.祖父悖论与平行宇宙

影片中,为抢救中弹的凯特,特工尼尔和男主计划通过旋转门进入逆时间,而在进入逆时间前,他们讨论了时间连贯性的问题,其中提及关于祖父悖论。

祖父悖论是关于时间旅行的悖论,由法国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在1943年出版的小说《不小心的旅游者》中提出。

在《不小心的旅游者》中假设了这样的一个场景:假如你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杀死,但此举动会产生一矛盾的情况--你回到过去杀了你年轻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不会有你,那么是谁杀了祖父呢?或者看作:你的存在表示,祖父没有因你而死,那你何以杀死祖父?

要解决祖父悖论带来的逻辑混乱,就必须引入一个特定的时空假设,即,时间旅行是存在的,或者说多重的时间维度是同时存在的,而这也就导致平行宇宙的存在。将平行宇宙理念发挥到极致的当属漫画巨头漫威,据不完全统计,在漫威作品中,平行宇宙多达千余个。

而据BBC记录片,已验证的科学理论认为,平行宇宙的存在不只是一种科学假象,如果将时间维度作为一种参照,那么至少存在2个“自己”,而这2个“自己”分别处于不同的平行宇宙,这一理论为“祖父悖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信条》电影当中,未来人成功“穿越”时间并影响事件走向,依照“祖父悖论”既然事件走向已被改变,那未来人为何还要逆转时间穿越过去呢?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导演默认了平行宇宙的存在,即在未来人的时间线上,事情照旧发生,而在另一宇宙时间线上,因为未来人的影响,灾难被避免。

基于以上科学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的维度,通过时空折叠,我们可以进入另一个时空宇宙,利用当前时空宇宙的时间优势为另一时空宇宙传递信息,以影响另一平行宇宙的现实。

这恰巧也是影片《信条》故事线延续的一个重要前提。

同时,如影片中尼尔多次提及“Everything that has happened will happen, and will always have happened.”(中文译:已经发生终将发生。)导演利用一场时空影像,告诉观影者们,既定的事实无法更改,未来和过去互成因果。

责任编辑:乔娇 TT000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