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中一共有几个国家 韩非忽悠秦王李斯一句话让韩非哑口无言

2020-12-25 15:42:15
A+ A-

《大秦赋》中一共有几个国家

周朝周天子

首先要说的这位是周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周赧王姬延,他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可以说是比较悲催的,虽然有雄心壮志,但是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要钱没钱,要地没地,要兵没兵,被人堵到家门口要债,九鼎也从他手上被秦国夺走,可以说是窝囊至极。

西周与东周公国

与周赧王关系密切的一位君王就是西周君了,《大秦赋》中,周赧王就是和西周君待在一起的,可惜他的公国太小,实力太弱,与秦国一战,最后把自己的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了秦昭襄王。

另一位与周赧王相关的君王就是东周君了,他也是自不量力,一心想着合纵攻秦,没成想被韩国与魏国出卖,最后成了吕不韦成名的垫脚石,被吕不韦灭国,自己出城投降。

秦国

《大秦赋》中出现的第一位秦王就是秦昭襄王嬴稷,他可是一代传奇明君,在位五十六年,励精图治,为嬴政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是再多活十年,说不定就没有嬴政什么事了。

紧接着就是秦孝文王嬴柱了,他可是真够悲催了,好不容易熬到嬴稷驾崩,自己终于当王了,可是只当了三天秦王,就跟随他父王去了。

然后吕不韦力捧的秦庄襄王嬴子楚顺利接位,可是他也没活多久,三年后,就一病不起,似乎他和他父王的寿命都让他爷爷给用光了。

最后当然就是一代始皇帝秦始皇嬴政了,他的事迹不用多说,不过《大秦赋》中张鲁一饰演十三岁的嬴政确实有点过了,这年龄差距光靠演技也是弥补不来的。

赵国

赵国自从在长平之战失败后,元气大伤,这也造成了秦赵两国的世仇,《大秦赋》中的赵孝成王赵丹,总体来说还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君王,为了一雪前耻,整天把攻秦挂在嘴边,直至最后临终前,都是要准备攻打秦国。

赵悼襄王赵偃可以说是用阴谋夺取了王位,赵国在他的手中,更加得积贫积弱,但是有一点没的说,他也是誓杀嬴政,剧中最后他撞见倡后与赵佾的风流事,一口老血给气死了,只能说编剧有才。

齐国

齐王建也是齐国的最后一位君王,他是沾了秦国远交近攻的光,所以才得以享了一段太平时光,他是只重眼前利益,鼠目寸光,加上听信国相后胜的谗言,最后落得个活活饿死的下场。

楚国

楚国本是兵强马壮的,完全不用害怕秦国,但是因为内部的派系问题,这可难为了楚考烈王熊完,一战败北后,不得不迁都寿春。

韩国

韩国的韩桓惠王然在剧中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奇葩,说他榆木脑袋一点没错,在吕不韦灭东周国时,他就趁火打劫,还没成功,后来还自以为是地派郑国为秦国修渠,想着疲秦以自保,殊不知这是饮鸩止渴而已。

韩废王韩安继任王位后,韩国已经成为最弱小的国家,整天在担惊受怕中度日,最终还是免不了亡国的结局。

魏国

魏景湣王魏增可以说又是一个奇葩,对秦国恨得要死,但同时又怕得要死,一听到秦国就坐立不安,就差哭出来了,是一位软弱无能的君主无疑,剧中的口头禅就是:这可如何是好。

燕国

燕国和赵国乃世仇,在剧中,两国征战无数,几乎都是燕国战败,可见燕王喜是并不怎么喜悦的,而且燕王喜刚愎自用,心胸狭窄,六亲不认,逼迫太子丹前往秦国为质,最后秦国攻燕,他更是杀太子丹献秦以求和。

韩非忽悠秦王李斯一句话让韩非哑口无言

虽然韩非入秦为质,但秦王惜才对他以礼相待。可韩非一刻也不闲着,时刻担心秦王先灭韩,韩非屡屡劝谏秦王先攻打其他国,韩非忽悠秦王说得滔滔不绝,有理有据,韩非真的以为能忽悠得了秦王吗?

韩非为了韩国还真把秦王当傻子忽悠啊,可秦王早就知道韩非的企图,韩非入秦为质也只是想间秦而已,可秦王早就看穿韩非的心思了。

可韩非却不知道收敛,韩非这次为了袒护韩国做的更是明显了,韩非再次忽悠秦王先灭掉赵国,再灭掉其他诸国,最后只留下韩国,韩非忽悠秦王攻赵存韩的动机太明显了,真把秦王当傻子忽悠。

结果站在一边的李斯一句话将韩非的劝谏反驳得哑口无言了,李斯最后一句说“若韩国无合纵抗秦之心,又何必担忧秦国灭国?公子又何必担忧存韩之议呢?”,其实李斯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救韩非的命。

总而言之,韩非的下场肯定很惨,韩非的格局太小了,没有秦国一统天下的胸襟,韩非间秦忽悠秦王存韩,袒护韩国的动机太明显,李斯多次提醒韩非,可韩非不知收敛,为了救韩国劝秦王杀姚贾,为自己埋下祸根,结果被姚贾一招给反杀。

责任编辑:乔娇 TT000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