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中邯郸之战的两个小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邯郸之战

2020-12-07 11:00:11
A+ A-

《大秦赋》中邯郸之战的两个小人物

邯郸之战是公元259年秦伐赵,包围赵都城邯郸,赵王率领军民誓死抵抗。到公元257年,魏国和楚国联军到达邯郸城下击败秦军,耗时三年之久的邯郸之战结束。

在这场著名的邯郸之战中,有两个小人物,分别改变了秦国和赵国的命运。

第一个是邯郸都城的一个守门将校。秦军包围邯郸后,赵王准备杀秦国质子赢异人泄愤。

在邯郸经商多年的吕不韦,发现赢异人值得投资,未来有成为秦王的机会,就把他救出邯郸。

在通过城门时,因为吕不韦有恩于守门将校,对方在良心和职责之间挣扎后,让吕不韦与赢异人通过。

这位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守门将校,如果没有放行吕不韦和赢异人通过,秦国命运将会被改变,以后也不会有秦始皇。

另一个改变赵国命运的是平原君赵胜门客毛遂,因为他成功游说楚王出兵,得以解邯郸之围。

从后来历史描述,在楚国军队抵达前,邯郸城里的粮食已经耗尽,如果楚国军队晚到半月,邯郸城将被攻下。赵国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

两个历史上的小人物,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历史上真实的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又叫做邯郸保卫战,引发此战的起因是另一场更加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并将韩国的上党郡与国都的联系切断,使上党成为一块飞地,韩国国君无奈之下命令上党郡郡守向秦军投降,将这一地区献给秦王以求自保。

但上党郡的郡守不愿意看到秦国得利,他违背命令将这一地区献给了赵国以便挑起两国争端,让他们互相消耗。

面对白来的土地,赵孝成王欣然表示接受,恼怒的秦昭襄王将兵锋直指上党,于是发生了上党之战。

此战中由于赵国错用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老将廉颇,致使赵军大败,赵括战死,四十五万赵国将士被秦将白起活埋,白起也因此获得了“人屠”的称号。

白起

长平大胜之后,白起便请求直接兵发邯郸灭赵。站在秦国的角度来看这是十分正确的选择,此时赵国现役士兵几乎全部阵亡,根本无法阻止起有效的抵抗。

但由于白起功劳太大影响了秦相范雎的地位,范雎在赵国外交人员的活动之下劝止了秦昭襄王灭赵的打算,而是让赵国割让六座城池求和,这就为赵国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

但赵孝成王没有按照约定割地,因为那样只能使秦国成为更加强大的威胁,他转而割让给齐国六城,同时又与其他四国改善关系,积极备战。

赵国违约引起了秦昭襄王的愤怒,他派遣王陵为将,率领二十万大军攻赵,大军直抵邯郸,战争就此爆发。

责任编辑:乔娇 TT000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