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台》萧燕燕大婚韩德让选择远走 韩德让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2020-11-10 16:51:29
A+ A-

《燕云台》萧燕燕大婚韩德让选择远走

萧燕燕被封为贵妃,面对无法更改的圣旨和家人的阻扰,萧燕燕和韩德让选择了逃婚私奔,但是在路经燕云台的时候却被胡辇拦截,在打斗中,韩德让不敌众人的围攻,身中数刀,却依旧不肯放手,着实令人心疼。

萧燕燕性情刚毅,为了反抗这桩赐婚,不惜以自己的性命相要挟,但是韩德让心疼她,不愿看到她屡次折磨自己,于是率先选择了放手。因为如果两人注定不能在一起,那么只要心中有彼此,这份爱就不会消散,即便从今往后只能远远的看着燕燕,只要她一切安好,对自己来说便是最大的满足。

而在萧燕燕大婚的时候,韩德让选择远走草原,他没有办法看着心中挚爱嫁给别人的场景,更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从小到大当作弟弟看待的明扆,用生命守护的君主,用如今的权势夺走了挚爱,这样的夺妻之恨如何能那么容易消除。

至于他的大婚礼物,是本来给燕燕准备的汉人名字,单名一个“绰”,即萧绰,取自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从这句诗看得出来,在韩德让心中,燕燕对自己来说是多么美好,但是也暗指如今两人的君臣关系注定要遥遥相对。

相较于韩德让失去挚爱的心伤,最痛苦的人应当是萧思温,他这一生,为了国家,终究是辜负了自己的女儿们,以至于作为一个父亲被自己的孩子怨恨。

首先是大姐胡辇,成熟稳重的性格颇受萧思温倚重,所以从小到大对她非常看重,以至于最开始决定帮助明扆大王都没有隐瞒。但是在胡辇嫁给罨撒葛后,她的心态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面对自己的父亲帮助明扆策反的事实,她当面质问萧思温这么做有没有考虑到自己这个女儿的处境,是不是舍弃了自己,而萧思温显然不知道如何回应,因为他心中对大女儿却是有愧,而这多多少少都令儿女感到失望、寒心。

而二女儿乌骨里,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恋爱脑,被喜隐的一句“我的好姑娘”迷得团团转,但是至少每次她说话都在关键点上,就比如目前的境况,萧思温明知道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嫁到太祖系中的两支,却依旧坚持将萧燕燕嫁给明扆,这意味着她们三人一生都要面对自己的丈夫和姐妹们的丈夫争斗个不死不休的局面。预告中那句歇斯底里的“他为了保燕燕的皇后之位,而牺牲了我们两个”,仔细想来是真的话糙理不糙。

最后是最受宠爱的萧燕燕,原本她是三姐妹中唯一一个掌控自己幸福的,但是却因为家族利益、国家发展而被牺牲。在明扆与萧思温密谋的时候,明扆那句后族中唯有萧家还没有出现过皇后,对于后族族长萧思温来说绝对是心动的,为了萧家的未来他绝对不允许被其他旁支分权。当然,对于自己的女儿他也是有所期盼的,能成为述律太后那样的女子,这个诱惑性太强了。

而对于萧燕燕来说,她想要的只是和韩德让相守一生一世这样简单的愿望,但是作为后族女子,她终究是因为家族责任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命运,尽管百般不愿,但如今木已成舟,她也开始逐渐学着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开始思考守护这片土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利于百姓的事情。

韩得让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燕云台》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时期,不过这次主要讲述的是辽朝的故事。女主萧燕燕和男主韩德让在历史上都有其原型人物,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韩德让的历史原型。韩德让虽然是辽国大臣,但他是汉族人士。可以说韩德让一度成为辽国权利最大的汉人,萧太后非常欣赏韩德让的能力,为了拉拢他甚至说出:“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这样的话。所以民间流传韩德让和萧太后的关系不一般,两人或有爱慕之情。

《燕云台》中,男主韩德让的原型人物,在历史上是辽国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

萧燕燕即大辽的萧太后,作为历史上的一代传奇太后,她在政治上的成就自是不用多说。不过抛开政治上的成就不谈,萧太后还有一段颇受关注的恋情,对方是与她年少时订有婚约之人,这个人就是韩德让。韩德让是汉人,他的一生也挺传奇的,因为他娶了大辽的太后,大辽皇帝都要认他为父。

“太后为妻,皇帝为子”这样的殊荣,就发生在韩德让身上,韩德让算得上是少数民族政权史上最牛的汉人,因为他不仅娶了权倾朝野的大辽太后萧燕燕当老婆,而且还有个皇帝儿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辽圣宗也把韩德让当成父亲一样敬重。

历史上萧燕燕改嫁韩德让的时候都快四十岁了,所以她跟韩德让并没有孩子。萧燕燕与韩德让自幼订有婚约,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才是郎才女貌,无比般配的一对,谁能够想到,两个人眼看就要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他们的姻缘半路上被辽景宗截了胡。辽景宗听闻萧燕燕的美名后,便要立萧燕燕为皇后。

韩德让将青梅竹马的女人拱手相让,结果若干年后,这个女人重新回到了他身边。后人喜欢用“倾国相嫁”来形容萧太后改嫁韩德让。对于韩德让来说,大辽太后成了他的妻子,而大辽皇帝成了他的儿子,他身为汉人,却成了大权在握的大辽摄政王。韩德让淋漓尽致诠释了什么叫成功男人的一生。萧太后与韩德让一生两不相疑,萧太后去世后没多久韩德让也死了。韩德让去世后,辽圣宗还将他葬入大辽皇陵,让他死后也能陪着萧太后。

韩德让从小就受到父亲在辽国征战的熏陶,有勇有谋,为辽国立下战功,萧太后更是赏识他,后来成了辽国的“摄政王”,撑起辽国发展的重任。韩德让自幼受家庭影响和父辈熏陶,智略过人,深明治国道理。初侍辽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补枢密院通事,转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

乾亨元年七月,韩德让代父守南京。九月,宋军攻打南京,韩德让临危不惧,登城指挥守军抵御15昼夜,待援兵赶到,内外夹击,大败宋兵于高梁河(约在今北京外城一带),史称“高梁河之役”。韩德让因功授辽兴军节度使。乾亨四年,迁升南院枢密使,赐名“德昌”,成为汉臣中权势最大者。

萧太后为笼络韩德让,使其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私下对韩德让说:“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从此,韩德让处于监国地位。统和四年,宋攻辽,韩德让从萧太后拒宋,败宋,封楚国公。师还,韩德让在萧太后支持下,团结契丹贵族和汉族中有治国才略之人,实施选官任贤,不分番汉,考核官吏;确立科举制度;清理辽世宗以来的滞狱;减免遭受战争、自然灾害灾民的赋役等改革措施,使辽代中期出现了兴旺繁荣局面。

韩德让是辽臣中辅政最久、集权最多、宠遇最厚、影响最大的一人。对圣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以及维护辽宋盟约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责任编辑:乔娇 TT000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