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电影 电视 爆料 搞笑 美图

朋友!快抬头望天!二月二龙抬头来啦!民俗大集合

中华网娱乐综合 2020-02-24 09:18:17
A+ A-

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龙抬头是怎么回事?】星子微闪,夜气清寒。春来得张扬,在世人的一片赞美声中,恨不能一朝繁花似锦。然草木有时令,并不应人情而变。当头顶上的龙星悄悄抬了头,这才到了二月二日,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祥和时日,唯有到了这天,春气才开始暄丽起来。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并不似其他节日那样源远流长,其为之节不过是唐朝的事,那时候的习俗内容主要以挑菜、踏青、迎富为主,此后又慢慢融合了惊蛰和社日的相关习俗,一跃成为影响深远的大节。

二月二为何绕不过太阳糕?

极有意思的是,谈起二月二,总绕不过一枚太阳糕。如今,稻香村等众多糕点铺仍有售卖。这太阳糕其实也没什么稀奇,无非就是江米为皮,枣泥为馅,近些年来,也有些个新花样出来。

太阳糕

但其必不可少的是,外皮要用红曲水印一只雄鸡作昂首挺立状,或是简单几笔画上金光灿烂的太阳。这似乎在隐隐说明二月二和太阳存在着某种联系。

太阳糕,又称太阳鸡糕,是二月二的节令小食,《燕京岁时记》道:“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看来,二月二吃太阳糕是自清代以来便有的习俗了。但或许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当时明确的时间节点是二月初一,而非二月初二。话及此,我们就不得不说起早年间北方的另外一个重要节日了,也就是后被并入到二月二当中的中和节。

中和节是唐代为着鼓励农事而设立的节日,“中也者,天地之交泰,和也者,象德化之优柔”,在这样一个吉时设立嘉节,自然是寓意稼穑允修,万物生长。

太阳被当做生命之源,将光明洒向大地,覃生育,助生发,于农事来说,便是根本,中和节由此被看作太阳的诞辰。人们在当天作太阳糕贡之,以祈求五谷丰登,穰穰满家。

青铜神树,商代晚期文物,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古时,人们认为太阳的升落与神鸟有关。一说金鸡唤日,一说金乌载日,如《山海经》便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便是验证。

因遥远神秘,青铜神树还被《盗墓笔记》当做原型,创造出秦岭神树,并敷衍初一段奇幻的冒险经历出来。

青铜古树上的神鸟

在后世的发展中,中和节的光环渐渐褪去,以至于被纳入到二月二当中去,以太阳的光明成就了二月二节的祥瑞地位。于是,我们直到今天仍能感知到二月二当中与太阳有关的文化意蕴,食太阳糕便是其中的一例。

先迎富,后有龙抬头

不惟中和节,二月二还吸收了社日、惊蛰和春分等岁时的部分内容。至于二月二为何能有这般魔力,有学者分析,主要还是日子选的对。

中国自古便有以重日为节的习惯,比如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天贶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到了二月份,二月初一的余音绵延到第二日,加之第二日本身便有着一些固定的活动,于是二月二一支独大,成为广为人知的节日。

迎富

起初,二月二是一个以游玩赏乐为主调的节日,人们踏青游春,挑菜宴饮,最重要的,还是要迎富。“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回,谓之迎富。”中国的岁时体系前后相接,衔连自然,循环且圆满,正月里送完穷,二月初便举行迎富之举。

按照周易所说,阴阳交替是个动态的过程。立春以后,阳气萌动,二月始,阳气盛于阴气,生命在淑气的催促下,结束休眠,正式进入生长期。人们顺应自然变化,选择在万物生长之际,开始新一轮的祈愿与祝福,这不就是最朴素的天人合一么?

二月二,这一日预示着人与时令完成了首次的至上融合。

打囤

到了元代,民间明确有了二月二当天龙要抬头的说法。一时间,关于二月二与龙的联系多了起来。人们起早把水缸接满水,并沿途撒石灰引龙回家,闺阁之中也不许穿针引线,以免误伤了龙眼睛。

直到现在,人们依旧延用此俗。天津汉沽一带,二月二当天,家家户户争相起早,一路上敲锣打鼓,从村外的小河引龙回来,边走边高呼。当地人称,小龙犯懒也会打瞌睡,边走边喊是要为帮小龙赶走瞌睡虫,保证接回家的是条勤快的龙。

郑王义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豺虎画代表作

浙西南早年间时常大旱,吞云吐雨的龙更是当地人极为推崇的神物。社公庙、宗祠当中常见龙吐水画像。二月二节更是当地的大事。据当地的耄耋老人说,二月二当天,村落里事事紧张,时时小心,生怕冒犯了神龙。在这天,水只能进家,不许外泼、当天的水不仅仅是水,还是丰收的年成,必须格外对待。

龙在哪里?请抬头

龙到底是传说中的神物,无缘无故地怎么会和二月二扯上了关系呢?这就要抬头望一望天空了。

金庸迷们肯定都会那套“降龙十八掌”极为熟悉,乔帮主一招“亢龙有悔”,又一招“潜龙在渊”,霸气尽显,无人可敌。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道:“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显然,这里的“龙”并非实指能行云布雨的神物,而描述的是一种随气幻化的形态。

弄明白此番内里就好办了。提起龙,还有一句“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这说的是星宿图。古代中国的天文地理学非常先进,人们很早就学会了“观测天文以察时变”,于是,将星空划分为二十八星宿,根据日月的位置变化来划定方位,判断时间的变化。

战国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盖(摹本)

“青龙”又称“苍龙”,是二十八星宿中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的龙形星象。许慎在《说文》里说的龙的变化实则指的星空当中龙形星象的变化。因其星象隐没恰好符合春升秋落的规律,因此常被当做时间流动的参照物。

二月初,苍龙星的龙角(角、亢两宿)显耀明亮,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而其他星宿则依旧隐没于地平线以下。总体看来,这条苍龙犹如抬头之势,亦即“龙抬头”。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二月二,龙抬头”竟指的是时间的自然流动。

自然节序的变化往往会附着以人文,所谓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实在不是什么深奥的哲理,将它放到平凡的生活里,不过是先民们对自然万物的朴素认知啊,是他们逐步认识宇宙,掌握规律,回归本土生活,以期现世安稳的心灵轨迹。

后世,人们又将“二月二,龙抬头”引申为“龙升天”,把二月初二这一天看作神龙升天的祥瑞日子,在中和节光明内涵的加持下,二月初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吉时嘉节了。

为了纪念“龙抬头”或“龙生天”,这一天不管吃什么,都要和龙攀上点关系。吃面条是“挑龙尾”或“吃龙须”,面条和饺子混煮是“龙拿珠”,喻“龙戏珠”象。

除此之外,二月二也有正儿八经独属于自己的节令饮食——糖糕和猪头肉。糖糕俗名“灯盏儿”,是一种油煎面食,内里白面和白糖为芯儿,外焦里嫩,通体金黄,香甜可口,是北方二月二节的必备吃食。炸灯盏儿是“炸龙鳞”,吃灯盏儿是“吃龙鳞”,龙鳞进肚,自然身体康健。

“二月二,龙抬头,天上下雨地下流,家家户户吃猪头。”在东北地区,年猪的每个部分吃起来都有讲究。猪头肉会留到二月二烀着吃,人们坚信,吃猪头肉就是吃龙肉,可保全家平安无忧。

乍一听,吃猪头肉就是吃龙肉的说法似乎无厘头,憨憨的猪与威武的龙实在不搭边儿,但想一想出土文物玉猪龙呢?从名字就能隐约感受到龙与猪存在着某种理不清的关系。

梁带村芮国墓地26号墓出土的玉猪龙

上世纪80年代,在辽宁出土的牛梁河红山文化代表玉器玉猪龙猪首龙神,肥头大耳,其眼部与头上的褶皱即是猪头纹。这就说明,龙形象的构建脱胎于猪,尤其是龙头,应当是由猪头衍变升华而来,甚至可以说,最早极可能就是猪头。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节道:

(关公)忽见一猪,其大如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云长之足。云长大怒,急拔剑斩之,声如裂帛。霎然惊觉,乃是一梦。……平对曰:“猪亦有龙象。龙附足,乃升腾之意,不必疑忌。”……,拜云长为前将军,……,众官拜贺曰:“此足见猪龙之瑞也。”于是云长坦然不疑,遂起兵奔襄阳大路而来。

关云长此等勇猛的人物竟会为梦中的一只猪所累,想来是因为当时关于猪为梦兆有着不同的讨论,但从“升腾”、“猪龙之瑞”等话语仍可见古俗遗影,时间越往前推,猪的身份便越是高贵。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猪头肉确被认为是龙肉无疑了。眼下,猪肉价格略贵,但时有疫情,恰逢嘉节,不妨吃点猪头肉应个景。虽然也不求能有龙肉之功效,但民间素有食大压病的说法,二月初二饱食一餐又何妨?

春寒料峭,总觉得春还遥远,进了丽月,等到天上的龙星昂起了头,这才真正有了春的感觉。一犁春雨,染绿了陌上的枝丫,惊雷滚滚,即将唤醒酣眠的桃花。

自此以后,春光才算真的明媚起来了。在此,凤凰网文创频道向为抗疫作出不懈努力的医生、记者、军人、教师、工人及广大志愿者致以深深敬意。

【民俗日历】

龙头节

二月二日

庚子年戊寅月丁酉日

仲春桃花月,日暖闻吹笙。初吉为中和,次日龙抬头。

宜:礼让、观星、亲自下厨

忌:轻视、偏执、讳疾忌医

原标题:二月二龙抬头,指的究竟是什么“龙”?丨四季国风

今天(2月24日)是农历二月二,是民间的好日子,“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民俗日历】

龙头节

二月二日

庚子年戊寅月丁酉日

仲春桃花月,日暖闻吹笙。初吉为中和,次日龙抬头。

宜:礼让、观星、亲自下厨

忌:轻视、偏执、讳疾忌医

二月二来历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龙角。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民间又传说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于是人们在那时就会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称为“龙头节”。

星子微闪,夜气清寒。春来得张扬,在世人的一片赞美声中,恨不能一朝繁花似锦。然草木有时令,并不应人情而变。当头顶上的龙星悄悄抬了头,这才到了二月二日,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祥和时日,唯有到了这天,春气才开始暄丽起来。

二月二,并不似其他节日那样源远流长,其为之节不过是唐朝的事,那时候的习俗内容主要以挑菜、踏青、迎富为主,此后又慢慢融合了惊蛰和社日的相关习俗,一跃成为影响深远的大节。

二月二龙抬头,攒了一个月的头发终于可以好好地剪一剪了。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记得带好身份证哦!

秦皇岛市海港区卫生健康局、秦皇岛市美容美发协会,2月20日发布美容美发复工标准通知,2月21日起,理发店要陆续复工……

但!想要理发没那么简单

你要提前预约、自己洗头或者自带毛巾

带身份证、戴口罩

现场还要测体温,做健康调查······

秦皇岛市美发业21日开始复工营业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一

传说龙抬头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二

相传,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先立其子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又先后废去。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废唐改周,自立为帝,称周武皇帝。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玉帝恼怒,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却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

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爆苞米花。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顺势一跃腾空,再降甘霖。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龙抬头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龙在哪里?请抬头

龙到底是传说中的神物,无缘无故地怎么会和二月二扯上了关系呢?这就要抬头望一望天空了。

金庸迷们肯定都会那套“降龙十八掌”极为熟悉,乔帮主一招“亢龙有悔”,又一招“潜龙在渊”,霸气尽显,无人可敌。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道:“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显然,这里的“龙”并非实指能行云布雨的神物,而描述的是一种随气幻化的形态。

弄明白此番内里就好办了。提起龙,还有一句“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这说的是星宿图。古代中国的天文地理学非常先进,人们很早就学会了“观测天文以察时变”,于是,将星空划分为二十八星宿,根据日月的位置变化来划定方位,判断时间的变化。

战国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盖(摹本)

“青龙”又称“苍龙”,是二十八星宿中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的龙形星象。许慎在《说文》里说的龙的变化实则指的星空当中龙形星象的变化。因其星象隐没恰好符合春升秋落的规律,因此常被当做时间流动的参照物。

二月初,苍龙星的龙角(角、亢两宿)显耀明亮,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而其他星宿则依旧隐没于地平线以下。总体看来,这条苍龙犹如抬头之势,亦即“龙抬头”。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二月二,龙抬头”竟指的是时间的自然流动。

自然节序的变化往往会附着以人文,所谓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实在不是什么深奥的哲理,将它放到平凡的生活里,不过是先民们对自然万物的朴素认知啊,是他们逐步认识宇宙,掌握规律,回归本土生活,以期现世安稳的心灵轨迹。

后世,人们又将“二月二,龙抬头”引申为“龙升天”,把二月初二这一天看作神龙升天的祥瑞日子,在中和节光明内涵的加持下,二月初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吉时嘉节了。

二月二龙抬头美食

为了纪念“龙抬头”或“龙生天”,这一天不管吃什么,都要和龙攀上点关系。吃面条是“挑龙尾”或“吃龙须”,面条和饺子混煮是“龙拿珠”,喻“龙戏珠”象。

除此之外,二月二也有正儿八经独属于自己的节令饮食——糖糕和猪头肉。糖糕俗名“灯盏儿”,是一种油煎面食,内里白面和白糖为芯儿,外焦里嫩,通体金黄,香甜可口,是北方二月二节的必备吃食。炸灯盏儿是“炸龙鳞”,吃灯盏儿是“吃龙鳞”,龙鳞进肚,自然身体康健。

“二月二,龙抬头,天上下雨地下流,家家户户吃猪头。”在东北地区,年猪的每个部分吃起来都有讲究。猪头肉会留到二月二烀着吃,人们坚信,吃猪头肉就是吃龙肉,可保全家平安无忧。

乍一听,吃猪头肉就是吃龙肉的说法似乎无厘头,憨憨的猪与威武的龙实在不搭边儿,但想一想出土文物玉猪龙呢?从名字就能隐约感受到龙与猪存在着某种理不清的关系。

梁带村芮国墓地26号墓出土的玉猪龙

上世纪80年代,在辽宁出土的牛梁河红山文化代表玉器玉猪龙猪首龙神,肥头大耳,其眼部与头上的褶皱即是猪头纹。这就说明,龙形象的构建脱胎于猪,尤其是龙头,应当是由猪头衍变升华而来,甚至可以说,最早极可能就是猪头。内容综合凤凰网、小康网

责任编辑:郭一楠 CK001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