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炖猪肉童谣 二十六炖猪肉民谣

2021-01-21 16:23:37
A+ A-

二十六炖猪肉童谣

岁末年终,奔波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终于可以停下脚步稍作休整,好好犒赏辛苦了一年的自己,盛情款待难得一见的亲友,于是腊月二十六这日便有了“杀猪割年肉”的习俗。

宰杀年猪,是进入“忙年”的标志。除了留下猪头与几块过年期间食用的猪肉外,年猪的其他部分都腌制风干,做成腊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腊月二十六的汉族传统民俗是“炖大肉”。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传统习俗中,除夕到正月破五前都不大动烟火,因此,年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置办年节食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猪肉,猪肉是年夜饭的主菜,猪首还是供奉祖先神灵的祭品。许多人家养有年猪,等到年底宰杀,没有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采买……如今,传统年俗渐渐淡出生活,但年独有的味道在我们心中历久弥新。

二十六炖大肉的故事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同时,由于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很多人在腊月二十六的期盼。即使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在腊月二十六置办点大肉也是成为了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统。

春节“割年肉”,这里的年肉一般是指猪肉,而吃“年肉”就是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吃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多腊月二十六的重要内容。

二十六炖猪肉民谣

小年民谣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今天农历二十三

小年

写春联

剪窗花

灶神爷前吃糖瓜

儿时过小年

总在翘首以盼

学模学样拜在灶前

双眼盯着糖瓜儿甜

现在的小年

没了生火的大灶

没了双眼不移的糖瓜儿

多了急于告别漂泊的疲惫

也多了在心底想家念家的温暖

温暖而扑鼻的饭香,裹了夕阳,洒在沉重的行囊上。巷子门口,阿伯已经开始收拾准备好的腊肉,系着围裙的阿姨正在挂绳晾晒洗好的衣服。他们忙着手里的差事儿还不忘瞅着你一笑,“回来啦。”

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街景,看到每一张熟悉的不熟悉的脸庞。黄昏氤氲,渐渐映出那道熟悉的家门,静谧的热闹着。孩子打闹的欢乐笑声四散开来,妈妈的扫帚一下一下扫走院落的灰尘。

家,就这样,简单温暖的印在心里。

熙熙攘攘的清晨,人们早早开始着手准备,提前备下的瓜果年货,祭灶神,吃灶糖,打扫除尘,是每年小年的习俗。小年一拜,也正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北方的小年为腊月二十三,南方多为腊月二十四。时间不同,风俗却不差。

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时光总是过得匆匆,却独独忘记了年关。

每到年关,忙碌便渐渐停下。中国人面对时间的宿命感在这一段时间里也放松了下来。

看着烟火后面的年画,围着灶台,将在外的时光揉碎,细细说与家人;看着阳光从朝阳明媚到黄昏暗黄不停的泻进门窗。热闹的弄堂,飘扬的饭香,一点一点映进中国人的记忆,融入新春的年味。

君自故乡来,应归故乡去。

责任编辑:乔娇 E000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