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到1953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连续组织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成员包括全国各领域各方面代表。老舍、田汉、王昆、梅兰芳、程砚秋、裘盛戎、马连良、周信芳、常香玉等大批文艺工作者,随团赴朝慰问,在战斗前线、在坑道工事中为志愿军战士演出。相声艺术家常宝堃、琴师程树棠在演出时遭到敌机轰炸,不幸光荣牺牲。慰问团代表广泛收集英雄事迹,归国后,分赴全国各地作广泛的传达报告,进一步提高了全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胜利信心。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魏巍的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周恩来赞扬这篇文章“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新华社发出大量消息、通讯和述评,挖掘报道出一大批英雄儿女。中国文联成立文艺界抗美援朝宣传委员会,发出关于文艺界展开抗美援朝宣传工作的号召,广泛动员所属各协会和全国各地文艺组织,通过诗歌、杂文、戏剧、电影、报告、小说、绘画等形式开展深入普遍的宣传。
祖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鼓舞着志愿军的斗志,同样,志愿军在朝鲜前线建立的丰功伟绩,也激励着国内人民在各条战线上进行国家建设。在朝鲜停战以前,志愿军共组织过两次归国代表团和四次观礼代表团。他们把志愿军的英勇斗争事迹报告给祖国人民,又把祖国人民的建设成就带回部队,鼓舞部队的战斗士气。归国代表们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有的地方欢迎队伍长达数十里。志愿军代表作了几千次的报告和广播演讲,听众达上亿人次,生动的报告感染了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
抗美援朝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周恩来曾经指出,抗美援朝运动“动员的深入、爱国主义的发扬,超过了过去任何反帝国主义运动,这是一个空前的、大规模的、全国性的领导与群众结合的运动,它的力量将是不可打破的。中华民族的觉醒,这一次更加高扬起来了,更加深入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