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饭香盖过书香 不文明读者竟把阅览室当餐厅

北京日报 2019-07-12 16:21:49
A+ A-

饭香盖过书香 不文明读者竟把阅览室当餐厅饭香盖过书香 不文明读者竟把阅览室当餐厅

时常有读者在首图的阅览室里违规吃东西。

本报记者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李洋

7月10日,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三层综合阅览室内。哧啦,撕开食品包装袋的声音响起,图书管理员小李起身寻找声音的来源,没发现动静。小李刚回到座位上,哗啦一声,包装袋被彻底扯开,随后传来咀嚼、吞咽声,小李只得又起身寻找……每到中午吃饭时间,类似这样的“猫鼠游戏”都要在多家图书馆的阅览室里上演。

首都图书馆B座三层文学图书阅览室内,一位靠近大门的姑娘掏出面包塞进嘴里。她恰好坐在三人坐席中间的位置,旁边两位男性读者不由自主侧过身去。而这个位置,距离首图在三层走廊为读者准备的就餐区仅20多米。同一间阅览室里,还有位姑娘一边看书一边吃自己带来的烤红薯,几分钟过后,两块烤红薯就一扫而空。这位女士歇了口气,又从塑料袋里掏出了一根煮玉米。13时多,当大部分人结束了午餐重又低头看书,一位年轻男读者又掏出了煎饼,浓郁的味道让直径10米内的好几位读者都拿起书本扇起了鼻子。

下午,四层试听文献借阅区则更具家庭影院氛围。10位读者里有三位边吃零食边戴着耳机看电影,有吃烤馍片的、有吃苦荞麦片的、有吃巧克力的。有人的零食袋子还是那种大号家庭装,掏零食的全过程伴随着哗啦啦的噪音,旁若无人,自在得很。而试听文献区,距离走廊的读者就餐区,仅10米之遥。

图书馆阅览室内禁止餐饮,这是每位读者从学生时代就知晓的规则。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在阅览室墙壁或者桌子上贴了禁止饮食的标签。但总有人觉得这点小事儿无需大惊小怪。

“行了行了,知道了知道了。”东城区第一图书馆里那位吃面包的读者被小李制止时,不耐烦地摆摆手。说话时,他整个人还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既没有起身正视工作人员表达歉意,更没有把面包收起来。而他的行为,直接导致邻近读者对异味和声音感到厌烦,离席出去。令这位离席读者没想到的是,他坐电梯刚下到一层,就差点与一位取了外卖要拿到楼上去吃的读者撞个满怀。“怕孩子热着,哎哟,你看我这出去一趟就一身汗。”这位陪着孙子前来阅览的老大爷说,自己宁愿去外面餐厅打包饭菜回来,也舍不得让孩子出去吃。

部分读者的不以为然,为许多遵守公德的文明读者造成了很大困扰。“很烦在图书馆里吃东西的人,还是那种一口一口慢慢吃,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在吃东西。撕包装也是,一点一点撕,快疯了。”“有人吃东西还吧唧嘴,就不能出去吃吗?又不远。”记者随机采访多位读者,绝大多数人对这种行为表示厌烦。

为了制止阅览室里的不文明行为,各家图书馆可谓伤透脑筋。

首都图书馆不得已将B座三层和四层走廊开辟为读者临时就餐区,但这直接催生了一些“讲究生活品质”的读者,叫外卖送来麻辣烫、水煮牛肉等汤汤水水、味道浓郁的饭菜,让整条走廊味道刺鼻。还有更固执的读者,依旧留在阅览室里用餐。“得寸进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员说,每次上前制止读者的不文明行为,自己都要做一番心理准备,“有人胡搅蛮缠,最后闹到要叫警察来。你说谁愿意天天面对这样的人。”

东城区图书馆的走廊不具备设置临时餐区的条件,每当有人在走廊用餐,味道会久久不能散去。可就连馆长上前制止,都会遇到强词夺理的读者回应,“不让吃?那你说,我上哪儿吃去啊?”

通州区图书馆从今年“五·一”开始增加了手持安检器的安检员,对每位入馆读者打开手提袋或背包检查,这才基本杜绝了带食物进场的现象。“手持安检器的安检员上岗,每年需要约30万元经费,这得从区文化中心的物业及运维费中挤出来。”通州区图书馆馆长杨兰介绍,各家图书馆情况不同,这个办法对很多老城区的图书馆来说,并不适用。

也有不少热心读者出主意。“我刚带孩子去过上海市图书馆和浦东图书馆,这两个馆都在地下一层设置了读者餐厅,20多元就可以吃得很好。”常在海淀图书馆看书的读者刘霞女士说。不过,这样的硬性条件对很多图书馆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愿望。仅以她常去的海淀图书馆为例,该馆位于一座写字楼内,馆舍尚不独立,何谈专门的读者餐厅。而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的地下一层,至今还是第一外借库所在地,又哪儿挤得下读者食堂?

“我们也希望有宽敞舒适的餐厅,满足读者需求,但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时,咱们还得靠社会公德来约束,靠大家自觉,您说是不是。”首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无奈地说。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