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无文物”展览要炫技更要文化内核

北京日报 王广燕 2023-11-01 11:31:26
A+ A-

“遨游”广阔瑰丽的古蜀大道,解锁色彩千变万化的青铜面具……近日,多个“三星堆”IP展览落地或宣布即将亮相北京,虽然几乎不展出文物原件,但凭借体感互动、声光影交互等看展体验,吸引了不少观众。这些“无文物”的沉浸式展览注重以数字技术营造身临其境之感,让文物古迹、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无文物”展览要炫技更要文化内核

“无文物”展览要炫技更要文化内核

图为隆福美术馆“你好!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现场。记者王广燕摄

多个沉浸式三星堆展览上新

翠绿的山谷里停留着萤火虫群,观众触摸展墙上的萤火虫,就会触发展示神秘古蜀文明的动画。记者在隆福美术馆的“你好!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现场看到,一系列互动体验区成为展览的亮点:360°环幕呈现古蜀国在时空长河的变化;3D多媒体投影技术让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动起来;观众触摸流沙屏上的闪亮字符时,就可以领略三星堆文物风采。

无独有偶,位于北京751园区的751普辣斯光影馆,“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全球巡展”展示了12K超高清文物数字影像,观众可以在展厅通过VR“走进”三星堆考古大棚,漫游考古坑。遇见博物馆798馆今年12月将展出“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以数字光影技术重现三星堆的社会发展、祭祀礼仪以及自然崇拜。

近年来,以敦煌、三星堆等为主题的沉浸式展览逐渐走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馆协会沉浸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卜希霆谈道,随着沉浸式体验产品和服务的涌现,越来越多的文博展览正在成为吸引新生代群体的打卡点和聚集地,有效激发了Z世代青年传统文化参与动力。“沉浸式体验以其游戏性、互动性、参与性等多元属性,备受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青睐,成为文博文旅消费的时代趋势。”

与博物馆实物展览互为补充

“传统的文物展览将文物置于玻璃柜中,辅以简单的标签和平面展板,大众难以直观感受文物之美。而在一些沉浸式文物IP展览中,观众可以与文物互动、参与故事情节,获得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参观体验,还能够欣赏数字艺术之美,获得新的审美价值。”中数艺互动科技创始人王泊乔认为,沉浸式文物IP展览作为博物馆实物展览的补充和延伸,通过数字艺术的再创作,可以让观众多维度欣赏文物,并激发对文物的兴趣与理解。

在卜希霆看来,对文物的数字化转化,一方面打破了文物遗产保护的时空界限,让文物走出去,无远弗届地传递文化遗产信息、传播文化遗产价值;另一方面,数字化手段有助于打破文物保护的局限,让观赏者可以近距离、全方位、多感官体验珍贵文物,还能通过数字化手段修复、补全、仿真还原文物的历史样貌,为观赏者提供赏心悦目的观展体验。

如今,参与沉浸式文物IP展览策展的主体不仅有收藏文物原件的博物馆,还有获得IP授权的商业机构。“数字技术大大丰富了博物馆的新形态。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优势将更加凸显,虚实融合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博物馆向沉浸式博物馆跃进,为博物馆的多元化呈现和体验带来更多惊喜。”卜希霆说。

科技赋能还需立足文化传承

记者观察到,目前沉浸式文物IP展览的呈现手段以光影秀为主,部分展览在社交网络上的评价褒贬不一,“除了看光影之外收获不大”“内容太单薄”等成为网友吐槽的焦点。王泊乔直言,当前部分展览存在三类问题:“一是内容质量低,缺乏对文物文化内容的深入研究。二是技术质量低,技术故障或设备粗制滥造会直接影响观众体验。三是观众参与度低,体验感不足。”

“文博机构发展沉浸式体验,不能一哄而上,必须量力而为、量体裁衣。”卜希霆说,沉浸式文博展览不能一味“炫技”,过度迷恋于“光影变幻”,而缺乏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与鉴赏。只有立足文化创新与传承,才能赋予文化遗产更为持久的“沉浸式”魅力,让人们真切体会到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

王泊乔建议,创建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平台,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科技创意的深度融合。通过科技赋能让文化遗产变得更加鲜活、有趣,真正融入当代生活,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