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收藏杂志 2022-10-09 09:07:13
A+ A-

10月3日,《重阳奇妙游》播出后,受到了网友们的纷纷好评。其中,剧情部分还原了千古名文《滕王阁序》的创作现场。看完后,有没有感觉到更能读懂《滕王阁序》,更想了解王勃了呢?通过下面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王勃与他的《滕王阁序》的来龙去脉吧。

王勃(650年-676年)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显示出杰出的文学才能。

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十岁时,他便饱览六经。等到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龙朔三年(663年)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麟德元年秋(664年),王勃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此神童也!”麟德二年,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借献“颂”以图仕进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年),此时的他才18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唐高宗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文徽明书

王勃的赋是初唐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初唐赋体的繁荣。他的骈文继承了徐陵、庾信的骈文艺术风格(对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韵谐美,无论押韵还是句内宫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贴切,做到典事内容与表达内容的谐调;熟用隔对,把四六句型作为主要句型运用,并巧用长短句的交错变化,同时注以散行之气,使文章于凝炼中见流畅),但又注以清新之风、振以疏荡之气,于是使骈文变繁缛为清丽,变滞涩为流畅,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的时代风格,使骈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祸起斗鸡赋二次被贬

王勃做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

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而他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

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

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元夏永滕王阁图

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今越南),远谪到南王勃像荒之外。

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从中可体会到身为孝子的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

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他在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也就是在这次看望父亲的途中,他写下了这篇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初唐名篇——滕王阁序。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明仇英《滕王阁图》

▌一文成名满堂惊

与初唐同时代的其他文人相比,王勃极善于在赋中抒发情感,表白心志,表现人品。具体表现为:他在赋中表露出急于入世的心理。当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时,他则在赋中表现了自己崇高的品质、美好的人格,抒发了心中的忧郁愤懑、磊落不平之气。

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对功名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如《春思赋》和《采莲赋》。他的作品可认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实反映,是对理想和功业执著追求的见证。正如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唐摭言》载: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怒而拂衣去,转入帐后,教侍者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他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时,他才不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一字千金成轶事

王勃《滕王阁序》,实为不朽之名篇。在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庆祝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又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

看过《重阳奇妙游》,更能读懂骈文——滕王阁序

▌佚名《滕王阁图》

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畴处,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至此这个稀世天才便随风消逝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上元三年(676年)冬,《滕王阁序》一战成名,这篇骈文运用了20多个典故,创造了30多个成语,一夕之间在初唐文学界广为流传。

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时,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

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