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甘肃白银的清明祭祖:孝道文化的延续

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2020-04-03 09:45:26
A+ A-

引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北方人的记忆中,有关清明的种种联想似乎都和愁绪有关。当一个流传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款款来到时,我们看到的是沉淀在一抹抹衰草背后的历史烟云。十二年前,当清明节第一次与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一起进入国人法定节日的时候,清明节开始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内涵。

甘肃白银的清明祭祖:孝道文化的延续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甘肃白银,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农村各地至今还保留着清明扫墓祭祖、中元节祭祖、十月一送寒衣、春节前扫墓祭祖等一些传统的祭奠先祖的形式,其中尤以清明祭祖最为重视,形式最为隆重。

按照过去的传统,清明节前的一个礼拜是最好的祭祖扫墓时期。

在农村,清明节扫墓是最有仪式感的一种祭祖形式。在过去,常由一家长者带领子孙携带祭品、铁锹等,翻山越岭到达地处深山里的祖坟后,先将坟院整理一遍,添培新土,填补鼠洞,清除杂草,并将雨水冲刷变形之处修好,然后才开始按部就班地祭祖。献祭、敬香、焚钱、祭奠、燃炮、磕头叩拜,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工作生活,或者是举家移民搬迁他地,造成了一家奔赴多地上坟祭祖的局面。再加上受工作时间的制约和孩子在城里上学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只能在清明节放假当天才能带着孩子返回老家上坟祭祖。

清明节是祭奠先祖的节日,也是传统孝道文化传承的最有力载体。通过祭祀先祖,可以追根溯源,寄托哀思,还可以籍此祈福、训示、勉励后代不断奋进,达成人生目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万盈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