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老兰州的清明习俗:踏青赏景正当清明时

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2020-04-03 09:39:56
A+ A-

老兰州的清明习俗:踏青赏景正当清明时

老兰州的清明习俗:踏青赏景正当清明时

引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北方人的记忆中,有关清明的种种联想似乎都和愁绪有关。当一个流传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款款来到时,我们看到的是沉淀在一抹抹衰草背后的历史烟云。十二年前,当清明节第一次与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一起进入国人法定节日的时候,清明节开始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内涵。

老兰州的习俗 踏青赏景正当清明时

从古至今,清明节都是敦煌民间的重要节日。它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了上坟祭祀、踏青春游、聚集会餐等,在追思先人的同时,现世的亲戚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吃饭喝酒,沟通交流,有时还与家人踏青春游、放放风筝、吟诗作文等等,节日的内容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丰富着。清明节俗活动联结着历史与现代,保存着民间民俗文化的基因,也自然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祖归宗的纽带。

清明时节,兰州的气候渐渐转入平稳,春风和煦,春草开始发芽。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准备祭祖扫墓。据兰州地方志记载,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兰州人祭祖的习俗几乎差不多。由族长率领族人拜祭家庙,祭扫祖坟,宰猪献盘,祭后再按照各家人丁分发祭肉。据老兰州人讲述,每年清明上坟的时候,人们提着菜盒子,盛一些小菜祭品,带些馍馍、水酒、烧纸、香烛,扛个铁锨,到四野荒山各自坟地为坟茔添土。同族人聚在一起,先给坟地除去杂草,然后添土摆放供品。兰州人在清明节上坟时不同于一些地方的人在户外野炊,而是吃些自带的冷食和甜点。据一些老兰州讲,这些都是寒食节后禁火,只吃冷食的遗俗。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传统习俗的不断改进,现在的清明上坟被赋予了踏青赏景、族人聚会等符合时代的意义。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代的时候,每到清明这一天,兰州各界民众将城隍庙里的城隍爷木雕像,抬到安定门外龙尾山下历坛的城隍行宫,兰州知府、皋兰知县等设馔致祭,士民共同祭拜,这种被称为“春祭”的风俗自清代后一直流行至民国初。一些外地客商因为在清明期间无法回乡,所以只好将烧纸装入黄表纸信封内,在封皮上写清楚某县、某某已故亲属之名和装书者姓名,赴历坛焚烧,谓之“带包”。也有人在城隍庙附近带包,庙内有两座大铁焚纸炉,即为焚包处所。据兰州老人回忆,外乡人“带包”的这种习俗在民国时依然流行。解放后,兰州近郊地方还是以土葬为主,人们去坟地扫墓祭祖,礼仪与昔日差不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瞿学忠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