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光明网 2024-09-29 10:40:03
A+ A-

【山河遗珍】

光明日报记者徐鑫雨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挑檐飞角、青瓦盖顶的传统白族民居里,国家级非遗项目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拿起一块布料,向记者娓娓道来。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手艺人正在织布。资料照片

扎染古称“绞缬”,是一项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其工序包括设计、制版、印刷、扎花、脱浆、染色、漂洗、拆花、晾晒等。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翰敏从小生活在云南大理喜洲镇周城村,这里“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手工扎染作坊密集于此,目前村里有300多名扎染手艺人,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走在周城村,青石板路在白墙青瓦间蔓延,路两旁随处可见晾晒的扎染布和扎染作坊,板蓝根的味道飘散开来。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纹样。资料照片

“打记事起,我就看到村里很多人在做扎染,我也是跟着奶奶和妈妈一起学习的。”张翰敏说,“对于白族来说,扎染贯穿着我们的一生。比如孩子刚出生,外婆会送一块能将其包裹起来的扎染布,寓意健康成长。结婚时,我们也会收到扎染相关的礼物。亲人去世时,他们身穿的是扎染的素衣。”

白族扎染一般以棉、麻、丝等面料为坯料,以马蓝、艾草等植物为染料。扎花以缝为主、缝扎结合。一方方染布上,扎染艺人们以丰富的扎染针法“游走”其间,染色时“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把线拆开后,苍山洱海、花鸟虫鱼等图案便跃然而生。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手艺人在晾晒扎染布料。资料照片

白族扎染以蓝、白色调为主,蓝底白花较为常见。张翰敏介绍,这是由于白族扎染多以蓝靛为染料,防染效果好,色牢度也较其他部分染材更好。此外,白族服装起初也多以蓝白色为主,人们对“白如苍山雪,蓝如洱海水”的蓝白色喜爱度和接受度更高。

白族扎染扎根于民间,生长于民间,它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示,更传递出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张翰敏在学习扎染技艺时,时常会问老师杨萃先如何创作出精美好看的图案。杨萃先却回答说:“只是去观察自然而已。”为了更好地将白族扎染技艺活态传承下来,张翰敏向本地手艺人系统研习扎染,她还与团队开发了基于大理本土植物染色的50多种色卡,推出了白族扎染原创产品、文化生态体验课程,还通过与时尚元素、文化创意的结合,让扎染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登上了时装周、演唱会等舞台。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大理喜洲镇儿童在扎染坊外游戏。杨继培摄

“布里生花”的扎染技艺被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与喜爱,周城村也走上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目前村里的扎染作坊和体验中心超过200家,村民守护着千年技艺,在指尖上绘制出一幅幅致富新图景,成为家门口的艺术家。

古老的院落里,游客围坐在戴着青色头帕的白族奶奶周围,学着扎花、染布,一针一线,有板有眼,欢声笑语在院子里回荡。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29日10版)

责任编辑:陈玲玲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