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娴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的国家。据考证,西汉时期就造出了麻质纤维纸。后来逐步开始使用各种原材料进行造纸,唐朝时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时至今日,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富山乡半山村半岭堂文化礼堂,仍然保留有一处按古法工序生产竹纸的小作坊,这也是台州市唯一保留着的“活着”的古法造纸遗址。
陈娴摄
在这个造纸作坊里,还保留着各种木制造纸器具和设备,诸如大石筒、纸浆槽、压纸台、分纸台等。古法做竹纸的工序很复杂,需要经过砍竹、剥开、腌制、漂洗、发酵、碾碎、抄纸、压纸、揭纸、晒纸等多道工序,完整的竹子才能变成一张张有着淡淡竹香的纸。这种技艺保留着最原始、古老的造纸工艺流程和方法,与《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土法造纸大致相同。
黄岩的手工造纸,在唐代就负有盛名。民国以后,黄岩的竹纸生产,逐渐转为生产“千张纸”。当时半岭堂一带盛产苦竹,所以就一直沿袭着世代传承下来的竹纸制作技艺。
陈娴摄
苦竹自古以来就是造纸的好材料,“千张”纸的生产完全沿袭它选用黄岩西部山区丰富的苦竹(青竹)为造纸原料。当地农民因地制宜,沿溪流两岸竖碓稻料,搭厂造纸,户户做“千张”。
每逢12月前后,纸厂便开始采集细竹,将砍回的新鲜竹子,先捣碎在石灰水里浸泡,从12月一直泡到来年4月,经过数个月的化学反应,竹子被浸泡得松软,之后就利用水车的动力将其放入大石筒中轧碎,轧碎的竹子在放有粘合剂的池子里浸泡一天。之后,再经过抄纸、压纸、揭纸、晒纸等多道工序,即可制作完成。
陈娴摄
“千张”纸质地粗糙、吸水性强,也被称为草纸,以前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如今这种纸主要用于丧葬、祭祀、抄写家谱、制作爆竹等,也可用作机械清洁、档案文件封条等,在民间日常生活中仍被广泛使用。
目前,竹纸制造技艺已入选浙江省、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半岭堂文化礼堂也被评为黄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陈娴摄
为进一步做好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富山乡在半岭堂文化礼堂建设了“半岭堂古法造纸博物馆”,同时也作为青少年的研学基地、清廉文化的传播基地,以图文、实物展示等方式,向人们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美好场景。博物馆旁边还设立了原汁原味的造纸工艺体验区,游客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会造纸文化的魅力。2022年9月,半岭堂古法造纸博物馆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作者/罗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