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老北京玩风筝 玩家都奔“四面钟”

北京晚报 2019-09-20 17:56:16
A+ A-

张 鹏

北京人喜欢玩风筝,市井间曾流传着这样的童谣:“阳春三月柳条青,结伴郊外放风筝,女孩喜爱花蝴蝶,男孩爱放大老鹰。”北京逐渐进入一年中玩风筝的最佳季节。

老北京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风筝的往事也数不胜数。当年,一到这个时节,老北京街头随处可见风筝摊。这些五颜六色的风筝为北京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风筝玩家都奔“四面钟”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具有装饰和赏玩双重功能的民间艺术品,风筝的制作大约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韩非子·外储》篇上说:“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木鸢是一种形似鹰形的以木为架的飞行物。汉代,著名将领韩信创制纸鸢,曾用来测量攻城距离;从唐代开始,风筝由军事工具转为娱乐品;北宋末年,风筝从宫廷传到民间,成为老百姓的玩具。

老北京的风筝往事

宋徽宗时的《宣和风筝谱》是关于风筝艺术的最早著作;清代,据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曾著《南鹞北鸢考工志》,对我国北方风筝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整理,可惜原书早已流失。

关于北京风筝的民间往事,坊间流传甚多,文字资料却少,已经去世的北京风筝名家关宝翔先生所著《北鸢风情录》填补了这个空白。笔者将书中资料整理成文,从中可以窥见老北京人对风筝的热爱,对风筝技艺的执着以及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同时勾画出那个时代生活风貌的一个侧面。

四面钟这个地方,在北京街道地图和北京城坊志等书中是查不到的,旧址是在今和平门外虎坊桥南,陶然亭东边外的一片荒地,因在这片荒地附近有一座教堂,高耸的钟楼四面全有时钟,而这片荒地又没有正式的地名,故放风筝的爱好者就称这里为“四面钟”(如今天桥附近的四面钟为异地复建)。现今这里早已高楼林立,成为通衢闹市,住在这一带的7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指出当初荒地的所在以及当时在此放风筝的盛况。喜欢玩风筝的人们往往由内城坐着人力车,拉着大线桄子,举着大风筝一排四五辆车到这儿放飞。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