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刘伟鹏:奚与童,都是战争的产物

中华网文化 2024-12-25 09:54:11
A+ A-

刘伟鹏:奚与童,都是战争的产物

民、奴、妻、敏,还有奚、童等字,这些都是战争的产物,是庶民受累于战事的结果。饿殍千里,尸骨遍野,是战争常有的场景。妻离子散,骨肉分离,是战争给予黎民百姓的“馈赠”。当男子被俘、女子为奴之后,他们的孩子,命运更为凄惨。

奚字,“奚”是会意字。甲骨文左上方是手,手抓着绳索,绳索下拴着一个人,表达捉来的奴隶之意。而“系”字又有的丝形的细弱的意思,这里便是指绑人的绳索很细,绑的是小孩儿。所以“奚”的本义为小奴隶。《周礼·天官·冢宰》中说“奚三百人”,就是有小奴隶三百的意思。《新唐书·李贺传》也提到“小奚奴”一说,指的是指小奴仆。这一字义后来被假借为疑问代词。我看到现在网络上,有些网友对这个字很喜爱,取了含“奚”的网名,这是对它的来龙去脉没有很多的了解。

刘伟鹏:奚与童,都是战争的产物

还有“童”字,同样也被用作取名用,不光网友,一些做父母的,也给孩子取带有“童”字的名字,这也是对童字的来历不甚了解的结果。甲骨文的“童”是指的是被刺瞎一只眼睛,站在高处遥望家乡的小奴隶。“童”是会意字,上部是被锥形物刺瞎的眼睛,下部是站在土堆上的人。在战争中,被俘的不光有成年男女,孩子儿童也逃不掉被奴役的命运,年稍大的少年,被俘后会被刺瞎眼睛,目的是让他们无法逃跑。由于少年涉世不深,更容易得到奴隶主的信任,所以会被允许进行生活起居范围之内,成为童仆。在金文阶段,“童”的造字意义被进一步突出,加了“辛”等部首,辛是刑刀的意思,另加了东声。童仆可以买卖,在市面上,他们因个子小而站在土堆上被挑选的场景,成为童字的原型。

“童”字后被引申为儿童,人们用“僮”代替了“童”,虽然多了个人字,但童依然不会有人的待遇。

我在国内博物馆曾见过与以上场景相关的出土文物。有一件魏晋时期的黑童陶俑能表达孩童在战争时期的悲惨命运。

作品中的小孩儿头发卷曲,皮肤呈与陶质色调不一的深色,介绍说这件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小奴隶,这一介绍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之间频繁且规模庞大的战事基本契合。战争会加速人口流动频率,扩大人口流动的范围,汉朝以来,中原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关系一直紧张,北方游牧民族更是历代忧患, “蛮夷猾夏”,“猃狁孔炽”,充分说明边境民族对中原的威胁。东边有两越、朝鲜;西边人贰师、大宛,北方匈奴,还有乌丸、鲜卑趁东汉末年中原内乱,乘机南犯,掳掠抢杀,民族之间的战事频频发生。在同一时期,曹魏与朝鲜、日本国往来频繁,孙吴与台湾、南海诸国及东南亚诸国也交流甚多。丝绸之路更是扩大了对外交流的范围,中亚、西亚的康居、大宛、大月氏、波斯、还有欧洲的大秦,都与汉有外交往来。同时,各种争端也时有发生,争端伴随的战乱至使各地区人口流动频繁,买卖人口的是十分常见的行为。

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小奴隶就不足为奇了。

这件作品中的小童,他的头埋在两臂之中,可能在思念亲人,也可能是对陌生环境感到恐惧。我看不清他的面貌,但相隔数千年,我仍然能感觉到他的悲伤。他是所有遭遇战争创伤的孩子中的一个。历来战事苦,儿女多悲伤,处在和平年代的人,恐怕很难体会这种感情。

刘伟鹏:奚与童,都是战争的产物

责任编辑:陈玲玲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