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相关的,有“天子”“君主”等称谓。
古统治者自封“上天之子”,是其对神性的运用,运用神性来为自己加持,达到驱动百姓的目的。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皇帝发号施令,开头都说“奉天承运”,意思是承奉上天的旨意,这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巩固权力的一种常用手段。
天字甲骨文为指事造字,许慎也说天为象形造字,后又有学者称天字为会意造字,这两种说法我都不大认同。“天”的造型虽然像是正面站着的“人”形,但这个字最核心的部分是人之上面的一横,这一横,有解释说是头部,但结合天的实际意义来说,这一说法经不起推敲,“天”字本义是人的头顶上方、日月星辰所在的太空苍穹。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次有提到,《简易经》中说,“常言天,齐究何也?昊曰:无题,未知天也,空空旷旷亦天”,其他文献中也常见到对天的这种解释,所以结合以上综合看来,天的造字应为指事。
天子,为上天的儿子,代表的是上天的权力。对这一权力的抢夺拥有,是梦想家的终极目标,为此,不惜发动战争,牺牲掉老百姓的生命。
君主的君,帝王的帝,都是古代代表最高权利的汉字。
君字的甲骨文是会意字,从尹从口,尹是治理的意思,它的造型是一只手在写文件;口发布命令。执笔写字发号施令,这是统治者才有的权力。人们对国家的领导人称为君,对有道行有成就的人也称君,这是引申意义的一种了,比如“商君”,就是指商鞅。
“帝”字的来源其意义更为复杂。
它取自于古代祭法习惯。古时烧柴祭祀,《周礼·大宗伯》中说“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帝”字便是架起薪木烧祭的场景,也有一说为束在一起的茅草,“帝”的主体是薪木还是茅草,不影响其作为祭法所用的寓意。由这一寓意引申出去,“帝”便是“禘”的初文,是对天神和祖神的称谓,后被作为人类社会最高统治者称谓。皇帝一词的出现,是自秦始皇开始,秦始皇因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在封称号时,自比三皇五帝,取其中两字“皇帝”,也称始皇。自秦始皇开始,皇帝便是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一直延续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