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刘伟鹏:旅师军的汉字构成与战争的关系

中华网文化 2024-11-27 10:57:26
A+ A-

刘伟鹏:旅师军的汉字构成与战争的关系

战争是国家、政治集团和民族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战争的发起者是政治家和军事家,战争的执行者是有组织的武装人员。这中间,由一个相对独立、又极其错综复杂的系统构成。系统内部组织严密工整,分工明确又秩序井然。这套系统的统一名称叫军队。

从古至今,军队的建成都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任何一项行动不能同时接受两个不同的指令;二是任何一个位置不能同时受两个不同位置的领导,三是从组织的任何一个位置可能通向其它任何一个位置。四是指令通路须畅通无阻且保证时效。满足以上四个基础条件,这套系统才有实际意义。至于系统中每一个位置的具体名称是什么则是次要的。随着冶金业等生产力的发展,大国之间拼杀夺取除了靠财力支持和技术研发之外,组织体系的先进优势进一步体现出来。一支组织严明的队伍,战斗绝对比一支纪律松散的队伍要强。

古代军队编制从人少到人多主要按“伍”“两”“卒”“旅”“师”“军”来等区分,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

这里我们主要讲一讲旅、师、军的汉字构成与战争的关系。

甲骨文“旅”

甲骨文“旅”

甲骨文“旅”字是会意字。众人聚集在旗下,便是军旅之意。旅字的造字本义为士兵追随着战众人聚集在旗下,便是军旅旗,行军征战。在古代军队中,五百人的单位为旅。后由军队出征在外引申到寄居在外,都以旅来表述,如“羁旅”,旅途、旅舍。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名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旅”即指旅舍。

师,是更大一级的军队单位,古时二千五百人为师。“师”的甲骨文是会意字,从帀,从垖,帀为包围,垖为小土山,四下都是小土山,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是军队在驻扎,这一场景便为师,后引申为军队编制的一级单位。从“师”开始,军队才成气候,所以师和军后成为军队的统称。“虎狼之师”、“十年春,齐师伐我”,都是军队的代指。后来“师”又引申为传道或传授知识、技能的人,这一定义与军队的指挥者身份有关。“师”在商周时代属于最大的军队编制,军事长官是兵士的领导者、指挥者、教育者,由此引申到掌握专门技术或知识的人以及模范、楷模和效法、学习的意思。

“军”字为会意字,从车从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这一造字原义与我们前面讲过的战争形态有很大关系。我们说古时打仗依赖车战,进攻防守,战车的作用无可替代,军字为用战车围成营垒,又有驻扎军队的意思。古时四千人为军。由于战军作用的突出性,从春秋时期开始,把军队用“军”来统称。

军是战争字中被赋予意义最丰富的汉字之一。它既是部队的最高统称,也是军事领导体制的指挥机构。从春秋开始到直到现在,军权都是关系最重大的权务。春秋时开始将、相分权治国,军队以将为主构成,但军队的最终使用权归诸候国王所有,这一特点一直到现在仍被沿用。

刘伟鹏:旅师军的汉字构成与战争的关系

责任编辑:陈玲玲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