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深处作横向对比,会发现我们先辈使用的武器装备在实体上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们从多个方面着手来提升兵器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首先各朝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官职,来从事研发工作,这些机构人员都是从全国各地招募而来的“天下之良工”,同时,专业机构还有观察市场的职能,他们要注意到武器装备发展的动向,注重吸收和运用当时先进的技术,并及时给出合理建议和对应政策,并负责着手实施。“因能利备,则求必得”,他们是国家“重器”的创造研发者,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军工院所研发部门。而他们的待遇,则在同级官僚同相对更高。待遇的优厚会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并且各国之间还会重金抢夺专业人才。说到底,战争比拼的不过是财力和人力。
制造出重器之后,专业部门还负责普及工作,将武器的使用方法、保养方法,注意事项等在军队进行培训普及,以提高使用效率、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因不会使用武器而致使同行受伤导致战局发生转折的事情并不是没有过,离我们较近的武昌起义,便有“因不会使用炸药发生爆炸而炸伤起义主要领导人”的记载。专业部门的责任是让使用者熟悉掌握使用武器的方法,同时还要配合作战部队,对武器使用场景给出建议,因时、因地、因敌、因器、因战的不同,给出选择使用不同武器装备的建议,整个流程十分科学有效。
战事频发、武器研发事业的领先,以及武器使用场景的频繁,使我们的先辈在战争思想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十分突出,我们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关于战争的思想就极其丰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著名理论成为战争的指导思想。军事家们对“故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备用不便,则力不壮”“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器械不精,不可言兵;五兵不利,不可举事”等理论深信不疑,同时还负责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检验和教育传承。一大批专业研究战争的名家受到各国欢迎。我们熟知的墨子,研发创造出各种攻守武器,让后人叹为观止,而其更受尊重的却是他爱护百姓、停止掠夺和争斗的主张。有战争就有牺牲,爱惜生命是圣人先哲的共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