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刘伟鹏:植物字融入生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中华网文化 2024-10-18 10:08:31
A+ A-

刘伟鹏:植物字融入生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植物字与现实生活完美对接,它融入生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直接取用,相互帮助,到借以开发,用做器皿,这个过程与人类文明基本同步。体现在造字上,有一批以植物名词为偏旁的字,它们反映的是植物字中与人或自然无直接关系体现、但通过一系列操作后仍发现与植物有关联的字。

比如“册”字,象形为竹简编联,有记载称册在商代便以作记事用,只不过没有找到出土实物为例证。这一点我举在安阳文字博物馆的一次求证过程来予以说明。安阳文字博物馆内展示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发掘的区域,一些出土文物外形基本完整,但作为当时用来记事的竹简部分腐烂变形,已看不出原有形态。现在我们能找到的竹简,多半得益于墓坑棺椁间的密封工作做得了,填入的膏泥隔绝空气,所以能保存下来,老话说“干百年,湿千年,不敢不湿放半年”,一些腐烂的竹简,都是因为氧气腐蚀所致。

刘伟鹏:植物字融入生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册”字延伸出来的一些字,比如“典”,甲骨文为双手奉册之形,后引申为经典之意。还有栅,从木从册,册表声,甲骨文正象编竖木之形,这也是册形的延伸用义。

木本类植物在生活中的运用还在音乐方面,比如有龠字,是笙的初形,用竹制成的乐器。“乐”字,它是五声八音总名,音乐的统称,乐字的象形字从木从丝,这是中国乐器中弦乐的基本构造,琴瑟琵琶筝等,都是以丝附于木上制作而成。

在农事植作方面,与植物类字相关的字运用更广泛,场景描述和工具使用上,木旁字十分活跃。如卜辞中有“囿”的记载,那是最早的皇家植物园,“囿”是草木之苑,与其关联的词中有“龙囿”一说,是指皇上亲自种植赏玩的地方。再比如柯字,《诗经》中名句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其中的柯字,是后柄斧子,它的造型与斧有点不同在于,斧柄是曲的,古代偏力量型生产活动中,对斧子的运用要求很高,开荒伐树,取材造屋,都要用到斧子,所以“斧”在文字系统中是出现比较早的字。它的原型是“斤”,斤的造型与曲柄斧就很贴近。

再有“枚”字,甲骨文从木从攴,原义是拿着木制的工具扑打树上目标,后引申出量词等语义。

“埶”字,是“藝术”的“藝”的初文,象形是双手持艸木在劳作,劳作需要体力,但做好要看技艺,耕种也是门手艺,老百姓看天吃饭,其中的学问大得很,孔子也说,“吾不如老圃也”,他承认在种地的技艺上比不过老农。后人们以此延伸,用六藝来统称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才能和技艺是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掌握这几种才能,才能在上层社会的社交活动中活动。

刘伟鹏:植物字融入生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责任编辑:陈玲玲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