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刘伟鹏:从象形字到象形词的发展之路

中华网文化 2024-09-19 10:50:01
A+ A-

刘伟鹏:从象形字到象形词的发展之路

随着生活进步,动物字在应用场景中越来越丰富。除了动物字之外,人们根据动物形体特征还造出了一系列的“象形词”,如“鼠头鼠脑”“虎头蛇尾”“羊肠鸟道”“犬牙交错”“鸳鸯楼”“羊角风”“蝙蝠衫”“鹅卵石”“鹤嘴镐”“牛角尖”。等等,这些词就是一幅画面描述,将使用场景清晰地呈现在使用者面前。

人们还将对动物的行为观察融入到生活中去,以一些简短却意味深长的富含哲理性的词语来揭示某一种社会现象。这种以动物为心、用自然现象解释生活现象的文化创造方式的代表是成语,它是中国文化的另一大成。“井底之蛙”“螳螂捕雀、黄鸟在后”“笨鸟先飞”“树倒猢狲散”等成语都以鲜明的形象,把自然生物与社会现象、人文精神等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

通过各种应用场景,中国人与动物之间建立起一种微妙又丰富的情感关系。这种关系发展到只需在口唇间念出这个字,一种与此动物字相关联的情感就会相随而来,比如念出“蝉”这个字,寒蝉的悲凉之义就能伸手可触,“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寒蝉之声总与怀想家园之情关联在一起。我们写出“雁”字,孤独的思乡之情就会涌上心头,我们就会渴望听到故乡亲人的消息,“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看到鸳鸯,就想到爱人和伴侣,想到团圆幸福生活。

这种含蓄和联想,它的丰富性和简捷性,让中国文化充满意趣之美。

中国人对动物汉字的另一种情感寄托,表达在为汉字赋予的吉祥寓意方面。

在动物汉字中,有一些人为臆想创造出来的汉字,比如前面讲过的龙,造字者对龙的定义为“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隐现自如,大小短长,变化万千,登天下海,无所不能”,这种虚拟的动物寄托了人类的良好愿望,有精神崇拜的因素在里面。龙的亲密伙伴凤凰,也具有吉祥繁荣的寓意,它们总是结合在一起出现,分别代表一类人的诉求。

再比如麒,麒是人们向往太平而创造出来的动物字。雄性为麒,雌性为麟。在战乱频繁的年代,老百姓受战乱这苦常常家园尽毁、颠沛流离,对太平生活的向往是普遍存在的情感诉求。麒是寓意太平的吉祥之兽,它的形状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于一体。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必有祥瑞。后又以麒麟比喻杰出人才。

刘伟鹏:从象形字到象形词的发展之路

一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特点的动物,也因其特点被喻以各种意义。龟因其长寿特征,与麟、凤、龙并称“四灵”。“龟龄鹤寿”“凤毛麟角”、“龙飞凤舞”等词,都是喻意美好的词语,用来被人表达祝福。

刘伟鹏:从象形字到象形词的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陈玲玲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