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嘉人marieclaire 2022-05-05 11:01:16
A+ A-

作为艺术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他的肖像画被女性占据着中心舞台。

也正是这些女性,启发着他前往未知之地一探究竟,直至触及那个两性性别特质浑然天成、难分彼此的暧昧境界。

让我们重新回顾这位大师细腻卓越的女性画像作品,并从中感知那些镶嵌在历史叙述中的艺术含义。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英国温莎堡皇家图书馆收藏有文艺复兴绘画大师达·芬奇(1452-1519)的大量素描作品,其中有一幅被誉为“达·芬奇最美素描”:一位站姿女性,身后的风景不可明辨,她把脸转向观者,左手指向画面之外的远方,仿佛要指引我们走向一个神秘却极富魅力的世界。因此,她也被称为“引路女神”。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立在风景中的一名女子》(又名《引路女神》;约1513-1516)英国温莎堡皇家图书馆

这张素描作于达芬奇生命的最后几年,“她”的姿态、面向观者的凝神注视,及画面中氤氲着的神秘与不确定感,与达芬奇去世前完成的最后一幅画作《施洗者约翰》(宗教题材的圣像画)如出一辙。这位女子的目光,引领我们走近达·芬奇笔下曾经描绘过的众多女性面孔,她们构成了理解达芬奇探索未知世界和灵魂世界的密码。

女性,占据着达·芬奇肖像画的中心舞台。在达·芬奇身处的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些出生于意大利显赫家族的女孩们,接受贵族精英教育,知性、高贵,富有教养,热爱艺术;她们阅读希腊语、拉丁语,精通音律和舞蹈,甚至还能带兵打仗。达·芬奇一生中交往过多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与她们在宫廷中谈笑风生,用奇闻逸事或玩笑逗得她们笑逐颜开,并将其“封存”入画。也正是这些女性,启发着他前往未知之地一探究竟,直至触及那个两性性别特质浑然天成、难分彼此的暧昧境界。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吉内芙拉,双眼直视观者,一头金发用精致的发网拢起,衣着雅致简约,没有佩戴珠宝或华丽饰品。她就是她本身。吉内芙拉1458年出生于佛罗伦萨仅次于美第奇家族的名门望族,除了天生丽质外,她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文化修养,爱好音乐和诗歌,成为佛罗伦萨最受爱戴的女性之一。父亲1473年去世后,她与比自己年长15岁的路易吉·迪·贝尔纳多·尼克里尼结婚,婚后并无子嗣。或许是缘于祝婚,本奇家族向达·芬奇委托了这幅肖像画。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吉内芙拉·德·本奇肖像》(1474)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

吉内芙拉面容忧郁苍白,或许因爱不得而饱受相思之苦,或许受到疾病摧残,或许还有某种不为人所知的苦楚。达·芬奇以其高超的技巧,将各种可能性含纳其间,形成一个情感旋涡,一个通向无限的空间:只有拼尽全力才能脱身,然后才能觅得真相。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达·芬奇在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1452-1508)的宫廷中受到庇护,受托分别为公爵的两位情人绘制了肖像画:描绘塞西莉亚的《抱银貂的女子》,以及描绘卢克雷奇娅的《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抱银貂的女子》(1489-1490)波兰国家博物馆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1495-1499)卢浮宫美术馆

黑色的背景将塞西莉亚置于画面的中心,她的身体微微向左,脸朝向画面一侧的光源,好像被某个事物吸引住了,并且不愿意被任何人打扰。“银貂”寓意着美德,或是暗指不久前刚被那不勒斯国王授予“银貂勋章”的情人卢多维科。环颈垂于胸前的黑珍珠项链,款式简洁,是身上唯一的珠宝。发型别致,额头上的发饰是当时的时尚表征。四分之三侧面的姿态,展现了回眸瞬间的动感;唇间若隐若现的微笑,释放着诱惑,让她在“媚”力游戏中无往不利。达·芬奇在与女主角的交往中细致观察,情感共鸣,使他刻画的人物肖像,直达情感、命运和灵魂的根底处。

如果说塞西莉亚肖像中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魔力,那么卢克雷齐娅则散发出哀婉的感伤和沉重的忧愁。她的面部和眼神忧心忡忡地朝向观者。作为卢多维科妻子的女侍官,一位有夫之妇,却成为闺密丈夫的情人,她无法得到公开承认。在画面上,达·芬奇将她置于栏杆之后,让她专注于自己的内心,远离世俗,外界也无法进入。达·芬奇运用了一个小技巧,使得人物的眼神微微离轴,产生一种画中人追随观者的效果。尽管如此,她依然离我们很遥远。显然,达·芬奇对两幅肖像画倾注了不同的情感。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英国艺术史学者坎普将《斯福尔扎家族》画像册中的一幅“年轻女子肖像”考定为达·芬奇描绘的比安卡,并将标题改为《美丽的公主》。除了公爵长女,这位贵族少女没有留下任何历史信息,但是达·芬奇却让这位“美丽的公主”伫立在永恒宁静之美的顶峰。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比安卡·乔瓦娜·斯福尔扎肖像》(又名《美丽的公主》;1496)私人收藏

肖像用钢笔、墨水、白色和红色的粉笔绘制在一张羊皮纸上。服饰别致简约,一头金发被束成马尾滑过美丽的肩膀垂下。没有华丽的珠宝装饰,少女平静的微笑中散发出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1499年,达·芬奇离开米兰前往曼多瓦。曼多瓦宫廷的伊莎贝拉,是一位手段高明的政治家、受过良好教育的赞助人、也是“潮流教主”。然而青春渐逝,别样的虚荣驱使她不断召集画家为她画像。达·芬奇在曼多瓦停留三个月,伊莎贝拉请达·芬奇参考塞西莉亚的肖像为自己画像。达芬奇为她留下一幅完成度比较高的肖像,并随身带走另一幅用炭笔画在纸板上的肖像副本。伊莎贝拉的一位友人看到草图后写信告诉她,自己看到的肖像“如此美丽,举世无双”。这勾起了伊莎贝拉的巨大兴趣,为了从达芬奇那里得到炭笔画像,她愿意倾尽所有。在漫长而徒劳的等待之后,伊莎贝拉写信给达·芬奇,要求他兑现承诺,将那张炭笔稿变成一张彩色画像,或者至少能将这幅肖像换成一幅十二岁左右的少年之姿的基督像。至今我们仍然无法得知“世界第一夫人”是否最终如愿。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1499-1500)卢浮宫美术馆

伊莎贝拉对绘画和音乐的痴迷与热爱,还有其在政治和外交上的高超手腕,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这幅盛世图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孜孜以求那幅流传于世的“灵魂肖像”。而达芬奇则对侯爵夫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25岁的伊莎贝拉侧脸肖像中,给这位追求比自己更年轻美丽的女人画了一个双下巴,委婉暗示她不甚理想的体重。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女子头像》(1508)帕尔马国家美术馆

《女子头像》是一幅未完成的画作。画中女子,眼神多情,令人沉醉;头部微垂,避开观者视线,流露出少女特有的矜持。嘴角现出一丝笑意,晕涂法渲染出天真无邪的和谐面部;周边散乱的头发,又散发着肉欲情思的暧昧气息。“女性必须表现得自守,她的双腿必须紧紧并在一起,两臂交叠,头低垂,同时转向一侧。”(《芬奇论绘画》)这是达芬奇及其学生们表现女性的教条。然而,画面通过强烈表现力的风格语言,却透露出人物个性中最隐密的心声。

深度|达·芬奇笔下的女性肖像画

《蒙娜丽莎》(1503-1519)卢浮宫美术馆

从1503年开始,达芬奇一直在修订《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法国专家帕斯卡尔·科特使用多光谱对《蒙娜丽莎》进行了深入且详细的分析,发现这幅肖像至少存在四个图层版本,而且每个版本都较之前有大幅度的修改变动。最为重要的是,达·芬奇从来不让这幅画离身,直到去世。

对画面的任何语言描绘,在画作面前似乎都显得多余。达·芬奇用超凡的绘画技巧捕捉了一个努力忍笑却又按捺不住嘴角上扬的瞬间,“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此成为女性形象追求尽善尽美的传奇,成为这个时代的表征:捕捉那不可定义、无法言喻的生命本质。

达·芬奇所钟情的女性表现方式,即便是描绘身份最显贵的女性,也并不过度关注外饰,而是有意识地运用视觉光学原理、透视法与几何比例,倾心于面部和其他细节的刻画。

肖像脸部采用柔和的明暗法,用最亲昵、细腻的明暗交错来探索五官;采用晕涂法让边界互相侵蚀,去表现人物脸上独一无二的细腻神情,呈现出超凡脱俗的美好。

达·芬奇在作画时会与对象之间建立直接的情感联系,探索人物内心世界中最隐微的细节。“以追光摄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肖像画成为他探索人类灵魂的一条路径,事实上,他也确实以令人震惊的自然主义手法抵达了那片眼睛本不可见的精神幽冥之地。

责任编辑:梁弈文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