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刘秀荣:京剧是贯穿一生的梦

中国文化报 2021-08-03 10:40:31
A+ A-

“她走得那么匆忙,简直令人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全院上下至今沉浸在悲痛之中。”在7月27日举行的刘秀荣追思会上,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沉痛表达了对故去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的哀思。

6月28日,刘秀荣溘然长逝。7月4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社会各界代表及首都近千名群众送别了这位把一生奉献给观众、奉献给京剧的艺术大家。

“刘秀荣一生对戏痴情、对美钟情、对爱纯情、对党深情,为京剧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奉献终身。”王勇满怀敬意地表示,刘秀荣走过了一位艺术家痴情且深情、峥嵘又辉煌的一生。

刘秀荣年青时

刘秀荣年青时

2008年,刘秀荣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刘秀荣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

京剧《平贵别窑》中,刘秀荣饰王宝钏。

京剧《平贵别窑》中,刘秀荣饰王宝钏。

京剧《十三妹》中,刘秀荣饰何玉凤,张春孝饰安骥。

京剧《十三妹》中,刘秀荣饰何玉凤,张春孝饰安骥。

京剧《白蛇传》中,刘秀荣饰白素贞。

京剧《白蛇传》中,刘秀荣饰白素贞。

《二进宫》初进梨园

刘秀荣1935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山阴。她的曾祖父乡试中举,进京为官,这才举家迁居北京。刘秀荣的祖父刘捷三就职于京师警察厅,是出了名的票友。在祖父的影响下,刘秀荣的父亲刘维良和姑姑刘维贞也都相继从票友下海唱戏。刘秀荣曾表示:“我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和熏陶,对京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着了迷。”

在家里,父亲、姑姑和同行们说戏、吊嗓,刘秀荣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跟着父亲去戏园子,她仿佛踏进了艺术的宫殿,演员们优美的演唱、华丽的服饰、千姿百态的水袖,使她如醉如痴。

1947年,12岁的刘秀荣进入四维儿童戏剧学校三分校学习,学名维蔓。而她第一次登台演出,竟是她刚到学校报到的第六天。

那是1947年6月,剧校到长辛店俱乐部演出。起初刘秀荣只当是一次观摩实践,不曾想,老师突然跟刘秀荣说:“明儿个演《二进宫》,你来个徐小姐。”听到这话,一贯心灵嘴巧的刘秀荣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成吗?”老师追问,“成!”刘秀荣没再多想就应了下来。其实她当时根本不知道《二进宫》这出戏是什么样,更不知道徐小姐是个什么角色。随后老师跟她说了说戏,刘秀荣凭着记忆,一晚上把站位、戏文、动作全给记熟了。

第二天演出,刘秀荣抹好了彩,穿戴好行头。只听李艳妃在幕内一句念白:“唉!先王啊。”锣鼓声响起,随着二黄慢板起过门,刘秀荣随着过门节奏小碎步走到“九龙口”(上场门数步,稍停亮相之地)大眼睛一瞪,拉着山膀就是一个亮相。据刘秀荣生前回忆:“我当时个头儿比师哥师姐小,一上场,先带几分人缘。”刘秀荣人虽小,可嗓门大,一张嘴接四公子一句唱:“你是何人击宫墙?”声高嗓亮,满堂回响。接下来的几句词也干净利落。

演出完,刘秀荣得到老师不住的夸奖:“头回上台,唱的、念的都不错。

这次表现,引来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刮目相看。从长辛店回到学校,刘秀荣开始了正式学戏,第一出学的是《二进宫》的李艳妃,又陆续学了《三娘教子》《法门寺》《贺后骂殿》《女起解》等,一出比一出难度大,刘秀荣苦学伴着演出,把活练得越来越瓷实。

《珍珠烈火旗》拜得名师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四维剧校三分校和军管会平剧实验学校合并成立戏曲试验学校,隶属文化部戏曲改进局,田汉兼任校长,史若虚为教务长。这是新中国第一所戏曲学校,刘秀荣成为该校第一批学生。

当时京剧界许多名望颇深的老艺术家都被邀请为戏校的教授,戏曲界的“通天教主”王瑶卿是第一位,还有王凤卿、萧长华、谭小培、尚和玉、马德成、金仲仁、鲍吉祥、郝寿臣、刘喜奎等诸多老前辈也都陆续加入。

学校成立后排演的第一个新戏《红娘子》在前门鲜鱼口大众剧场演出时,刘秀荣在里面演一个小丫鬟。王瑶卿正好就在史若虚的陪同下看戏,忽然指着台上问道:“这个演小丫鬟的叫什么名字?嗓子真好,有灵气。”

王瑶卿转天来到戏校,一见到刘秀荣就认了出来,上下打量说:“这孩子两只大眼睛挺有神。”接着又对刘秀荣说:“明儿个上我家学戏,你也一块来。”

刘秀荣曾回忆说,自己那会儿高兴得都傻了。“那天说的戏叫《珍珠烈火旗》,恩师先带着我们唱三遍,然后叫我们四个挨个唱。”在三位师姐唱的时候,刘秀荣就盯着王瑶卿手里打拍子的戒方,揣摩唱腔何时该快何时该慢,同时暗暗记下王瑶卿点拨师姐们的话。

轮到刘秀荣,她依照王瑶卿手里红木头的节拍,一字不漏地把那一段曲子唱完了。王瑶卿大加赞赏:“别看她在一边不言语,她心里有数儿,我要求的劲头,她都唱出来了,我纠正你们三个的地方儿,她都注意了,这孩子真机灵,真是个‘鬼妞儿’。”自此以后,王瑶卿基本再没叫过她的本名。他很喜欢“鬼妞儿”的机灵劲儿,但也没有因此放松对刘秀荣的要求,王瑶卿说:“‘鬼’劲儿还得加上刻苦劲儿才成呢!”

刘秀荣天赋极好,别人是将勤补拙,她则是勤巧互长,每天要练4遍功,把师父教的都要做到才肯停歇。王瑶卿也是逢人便夸:“这孩子像块玉,怎么雕怎么是。”据刘秀荣生前回忆,当时她不仅学青衣还学刀马旦、花旦、闺门旦,甚至泼辣的旦戏。全面的教学剧目,让刘秀荣掌握了旦角中几乎所有细行的表演特性,当她在舞台上真正成熟后,处理任何角色、塑造任何形象都可以相互吸收、从而丰富表现手段了。

《白蛇传》登堂入室

1952年,文化部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之下,决定在北京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性的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此次会演规模空前,全国各大剧种的代表人物都收到邀请,如京剧界的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谭富英等,越剧界的袁雪芬、范瑞娟等,豫剧的常香玉、陈素贞等,川剧的杨友鹤、刘成基等,汉剧的陈伯华等,粤剧的红线女等,声势浩大,众星云集。

为了展现新中国年青一代戏曲人才的教学成果,文化部决定戏曲实验学校一同参加会演,这是唯一一个以学生身份参加会演的艺术表演团体。校领导讨论决定以田汉先生整理改编的定本《白蛇传》参加会演。

也正是这出剧目使“刘秀荣”这三个字成为新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名字。

事实证明,推荐她的恩师王瑶卿并没有看走眼。刘秀荣凭借《白蛇传》一举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二等奖,成为新中国扮演“白娘子”的第一人,那年她只有17岁。

周恩来总理颁奖和合影时亲切问道:“小白蛇在哪里啊?”刘秀荣赶忙跑过去,激动地蹲在周总理身边,拍下了珍贵的照片。

在学校的岁月,刘秀荣师从王瑶卿,学到了《珍珠烈火旗》《棋盘山》《孔雀东南飞》《十三妹》《貂蝉》等40余出王派经典剧目。此外,刘秀荣还被王瑶卿安排向萧长华学习《拾玉镯》,向萧莲芳和萧盛萱学习《小上坟》,向叶盛兰学了《木兰从军》,向章小山学了《贵妃醉酒》,向华慧麟学了《霸王别姬》,向荀令香学了《豆汁记》等。终于有一天,王瑶卿对刘秀荣说:“鬼妞儿呀,凡是台上用得着的,我都给你说了。学会了搁在肚子里馊不了,早晚都可能用得着。”

《穆桂英大战洪州》薪火相传

1949年至1966年是戏曲艺术电影创作的高峰期,1960年由刘秀荣与丈夫张春孝一同主演的《穆桂英大战洪州》,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戏曲电影创作的水平。

“我一生得益于许多师长的扶持,又得到很多机遇。”刘秀荣生前表示。《穆桂英大战洪州》在京剧《破洪州》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导演崔嵬希望刘秀荣在电影中全面展示唱、念、做、打、舞的优势。

刘秀荣倍感压力,此前排演的戏都有名师亲授,她以苦练领悟为主,不必自己创新。然而,能否有所创造是区别普通演员和艺术家的重要标准。终于,刘秀荣通过分析人物,借鉴王瑶卿的革新精神,运用多方面表现手法,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适时打破行当界限,将青衣、花旦、刀马旦等表演艺术融为一体,最终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形象,成就了永恒的经典。

在刘秀荣的京剧艺术生涯中,她多次出国访问交流演出,弘扬国粹,还多次担任梅花奖、戏曲电视大奖赛、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全国性大赛评委。1991年,正值艺术巅峰期,56岁的刘秀荣却令人意外地举行了自己的纪念演出。淡出表演舞台后,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导演与教学工作中。

在刘秀荣追思会上,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亚峰代表国家京剧院党委,向她致以崇高敬意:“作为党培养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她积极践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她不计名利坚守教学一线,竭尽所能为弟子和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坚持亲身示范,把舞台上实践得出的真知和艺术的诀窍、手段、方法倾囊相授,让她们少走弯路、掌握精髓。”

从李胜素算起,到李萍、王玉兰、王艳……刘秀荣总计有40个入室弟子,以及数十位亲授学生,她们如今都已成为京剧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刘秀荣生前曾动情地说过,京剧艺术是她贯穿一生的梦。在这个梦中,她收获了掌声、恩情、姻缘、友谊、勇气、荣誉,她希望这个梦可以让学生们延续和传递下去,将京剧艺术一代代发扬光大。

(图片由国家京剧院提供)

责任编辑:陈玲玲、梁弈文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