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题是要梳理清历史源头

A+ A-

“从现代考古证据来观,中华文明在八千余年前就有’陶文’类的文字,在几千年不间断地升华传承中,虽然经历了有史记载的十几次文化史册大毁灭,尤其是嬴政的焚书和项羽的毁秦都,把周及周朝以前历朝正史都化为了历史的尘埃!只剩下《尚书》可怜的一小角尔!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今生最大的心愿是梳理清中华文明历史脉络。作为有点祖传的山人,出山近二十年,为了考察中华文明的源流,两次走遍中国。我今生最大的发愿也是结合现代考古发现,把祖上传承的华文明历史发展脉络和古史遗留及民间传说,用祖传古史观来完善落地,以为华文明梳理清楚历史的源头。”姬英明先生坚定地说。

“在文明发源地讲文明,在历史发生地讲历史”是姬英明先生于去年冬至发起《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尊旨。6月初,《姬氏道德经》传承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先生延续前四期的探源,第五期探源来到了“黄帝四都”中的“有熊佐都”和“帝丘宗都”,也就是现代考古发现的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和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

据姬宗氏历代宗子“别传”,中华文明最早出现政治制度是距今8100年前伏羲时代的“王制”,这是在《周易》中载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的实证!而真正把华族万邦大一统的是轩辕黄帝,其建立了中华文明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朝代—帝传“黄朝”。在“别传”中还传有“黄朝六百六,帝传二十九”、“黄帝族四都”和“黄帝四都”。其中,“黄帝族四都”包括:首代黄帝祖上召典的“华羲皇都”—现天水大地湾遗址;“炎黄帝都”—现宝鸡水沟遗址;“有熊佐都”—现庆阳南佐遗址;“天鼋神都”—现靖边县皇华城遗址,这四都都曾是黄帝族发展壮大的吉地。到了轩辕黄帝时期,他也延续了祖上分力四都的传统,其“黄帝四都”都城中有一些续用了祖上的城池,比如庆阳的“有熊佐都”;后又征服了炎帝,在其核心地带建立了威慑东方的“轩辕丘都”—现灵宝北阳平西坡遗址群;还新建了管控北方的“昆龙虚都”—现神木石峁遗址;以及“帝丘宗都”—现延安芦山峁遗址。“黄帝四都”在古文化中也多有展现,如现在还有所流传“黄帝四面像”等古壁画,实则是对黄帝族多都思想的表达!

在前四期的探源中,姬英明先生为大家直播讲解了华文明的主要族部、“黄帝族四都”和“黄帝四都”的大部分遗址,第五期主要是探源了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南佐村距今6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南佐遗址”。南佐遗址主要分布在董志塬西北部的浅沟塬边上,至今为止最著名的是其,在全国所有遗址中单体面积最大的1号房址,其室内面积多达630平方米,呈长方形,前堂后室,南北长33.5米,东西宽18.8米,属于大型夯筑祭祀性殿堂建筑。本建筑墙体为纯黄土的板夹夯筑,墙体外侧有排列整齐的柱洞,与大地湾遗址的f901建筑非常相似。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题是要梳理清历史源头

在1号房址周边还有八处大型房址,在九处大型房址的外围,还有九座长宽各100米、裸露地面数米的大型夯土祭台,祭台上有非常多的枯骨。但遗憾的是这么重要的古遗址,自1984年以来虽经多次发掘,但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考古报告,据悉原因是当年主导考古发掘的核心人员已移居日本。而今也发掘探知了一些,遗址的保护面积达43万平方米,但姬英明先生从地形上判断,认为南佐这个遗址群,有接近一亩大的单体建筑和八处大型房址加“九台”的遗址群,南佐遗址的范围绝对不止几十万平,应该有几百万平才对!姬英明先生的判断,得到了遗址文保员的证实。据遗址文保员介绍,和南佐遗址出土陶片的地方,横跨两个乡镇,在大型房址三公里浅沟的对面,其农田里也有大量的同时期散落陶片和裸露断面及白灰古墓葬遗迹等。

南佐遗址在200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有九座大型房址和九座大型夯土祭台外,还有众多散水台、排水沟和若干小型房址。遗址还出土了石斧、石刀、纺轮、骨笄、匕、镞、针,和平沿小口尖底瓶、宽平沿盆、盘、罐、缸、瓮等各种彩绘图案陶器及残片,纹饰多为横篮纹和绳纹,有少量为方格纹。陶色以红色为主,其次为灰色和少量黑色。同时还发现大量的炭化稻、粟、稷等农作物,据社科院研究所c14化验,年代为4750年前。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题是要梳理清历史源头

南佐遗址发现的大型殿堂式建筑,结构宏伟,与大地湾遗址建筑基址结构相近,而且建筑规模远和布局排列,远超同时期其它遗址,这表明它是泾渭流域又一处高等级的中心遗址,对研究“华黄时代”的仰韶类文化及社会形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却没有形成完整的考古发掘报告,更没有出版过任何大型考古研究论文集,实在是不可思议!

“南佐遗址在姬宗氏的传承中,是横跨黄帝族时代和轩辕黄帝时代的核心都城之一的“有熊佐都”,在华黄族部发展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次庆阳的探源,还去了我五岁时首次随祖父族爷拜谒过的正宁县五顷原轩辕黄帝历代先祖的‘黄帝坟’,当地人俗称‘先人坟’。我祖父叮嘱我说:老先人坟是我黄帝族,自轩辕黄帝之前的历代黄帝坟,我们历代宗子的交接仪式,在没有找到轩辕黄帝冢前,一般都在此举行。随后我祖父还想去黄帝族的另一支伟大人王有蟜氏夏禹王的降生地‘北极泊’,但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路不像现在这么好走,他的身体也已经快油尽灯枯了,故而没有成行,但留下了一个大概的方位,和‘伊洛源,北极泊,降夏禹’的古传遗史。”姬英明动情地说。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题是要梳理清历史源头

我华族自春秋孔子起就有“夷夏之别”,现在更是尊称为“华夏民族”。“华”有华胥氏、伏羲、女娲、黄帝和炎帝为代表,几千年来对诸古圣的圣地也祭祀不辍,但至今没有多少人真正地探寻过开启“夏王朝”的夏禹王诞生地,实在是怪哉!我也不知道夏商周断代工程是按什么历史脉络做的?没有探清夏的开启者诞生地,这样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一定是有瑕疵的!我党自十八大提出“全面恢复优秀传统文化”和“四个自信”以来,全国各组织、各阶层的“哈美文化风”有所回转,但要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梳理清历史脉络。

姬英明先生这次的庆阳历史探源之行,不但得到了当地几十位学者和文化部门人士的欢迎,还在当地81岁高龄徐生林老先生等原住民的导引下,在北极泊十几里的源头处找到了有地方史志记载的“禹王洞”,当地传说是“夏禹王降生洞”。位于庆阳市宁县盘克镇宋庄村九尾沟的“北极泊”水系,在北魏孝文帝前称襄洛河,和姬英明祖上所传的“伊洛源”有明显的关联。九尾沟南去12里山村里,至今还有许多关于夏禹的传说和夏禹与女娇的塑像遗迹,东南向还有九曲村和九龙川等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地名,也与夏禹王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九州有一些莫名的契合。在禹王洞和北极泊周边,还有许多散见的仰韶文化陶片,这无不说明这里曾经是华夏祖先的生息地。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题是要梳理清历史源头

由于对中华文明的至真热爱,姬英明先生不惧滂沱大雨,连夜赶去了“黄帝四都”之一的“帝丘宗都”,也就现代考古发掘的延安芦山峁遗址。芦山峁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村,遗址整体地形呈“山”字形,分布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属于超大型史前聚落遗址,始建年代为庙底沟二期晚段,距今约4500年,今年3月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芦山峁遗址主要出土了的璧、琮、璇玑、璜、铲、瑗、环、斧、锛、笄、镯、刀、虎等玉器,其中的玉刀、玉虎、玉笄造型别致,较为珍贵。还在房址的墙体内和城墙墙体内发掘出了完整的玉器,这和石峁遗址的城墙建筑,非常相似。延安有明确文献记载的最早筑城距今约2200年,而此次考古发现的芦山峁遗址距今约4500年,将延安的筑城史至少向前推了2300年。

芦山峁遗址还出土了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从遗址出土的双耳罐、单把鬲、折腹斝、圜底瓮等陶器的形制特征判断,与关中地区客省庄文化、陇东地区的齐家文化均有相似之处,距今约4500~4000年。

姬英明:文化自信的前题是要梳理清历史源头

据姬英明先生介绍,延安芦山峁一带曾经是轩辕黄帝嫡系宗族长辈及妃嫔子孙生活的都城,也就是黄帝四都之一的“帝丘宗都”。“帝丘宗都”在南有灵宝“轩辕丘都”,在北有神木“昆龙墟都”,在西有“有熊佐都”,在东有天险黄河这样的四面保护,可以说非常安全,也符合华文化“家、国、天下”和保护老弱妇孺的思想精神。

“延安是新中国的诞生之地,在新中国诞生七十周年之际,当我们回头看这一片沟壑纵横的黄土时,发现这片神奇的黄土不但在四千多年前孕育过我华族先人,还孕育了现今中国。遥想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为拯救中华民族免受日寇奴役,在国民党的五次围剿下,以残破之躯来到这片黄土地,幸得有黄帝老祖先气的雍州儿女全力相助,终打败侵略者而建立新中国。在新中国华诞七十周年之际,我只想说一句,作为轩辕黄帝一百八十三世孙,在未来的时日里,我会用一腔炙热的黄地血,完整客观地书写出‘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发展源流,以为中华文明梳理清历史脉络,以助力党和国家所倡导的‘文化自信’。”姬英明先生深情地说。(徐静文)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