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射九日的羿与后羿并非同一人,后羿该是什么样儿?

北京日报客户端 黄逸 2022-08-11 10:14:17
A+ A-

一尊名为“后羿射日”的雕像近来引起争议。网友发现,雕像中人物卷头发、宽眼距、大鼻头,更像欧洲人,手持的也是英格兰长弓,且呈裸体,与其说是“后羿射日”,不如说是“大卫射日”。有网友调侃说,后羿学会赶时髦,知道烫发了,是留学时学的?

艺术创作追求的是美,不宜用世俗观念来硬套。

一方面,后羿是谁,至今有争议,从历史记录看,至少有两个羿,也可能有三个。如果把羿理解为部族的话,虽主流认为它属东夷,但也有学者认为它属西夷,与中亚关系密切,则卷发高鼻深目,亦有可能。

另一方面,中国人物雕塑受西方影响大,洛阳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便采用古希腊雕塑技法,鼻梁与额头呈直线,即“希腊鼻”,亦非国人相貌。如今这尊大佛被视为中国雕塑史上的奇迹,可见,外来的东西也能成为民族的东西,二者不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术教育有所缺失的情况下,一些年轻人审美能力弱,不会从美的角度看雕像,动辄将其他领域的评判标准平移过来,由此做出的判断,往往有失偏颇。

后羿究竟如何,至今还是谜,创作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僵化理解“真实”二字,则“后羿射日”在现实中绝不可能实现,难道要算成迷信?

人类拥有的只是有限理性,我们永远不可能掌握绝对真理,所以应走出一元真理观。尊重历史不等于窒息创新,越深入了解历史,人就会越宽容。对于后羿的历史,确有钩沉的必要。

射九日的羿与后羿并非同一人,后羿该是什么样儿?

泰安岱庙“后羿射日”画像石留存

羿和后羿一回事?

杨伯峻先生曾指出:“在古代传说中有三个羿,都是射箭能手。一为帝喾时的射师,见于《说文》;二为唐尧时人,传说当时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羿射落了九个,见《淮南子·本经训》;三为夏代有穷国的君主,见《左传·襄公四年》。”

古代文献中,关于羿的记载甚多,但彼此矛盾。学者叶正渤认为,羿与后羿不是一回事。

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中,只提羿,不提后羿。屈原的《天问》中,提到嫦娥时,与羿相连,提到奸臣寒浞时,与夷羿(即后羿,后羿是异族,有时也写成夷羿)相连。可见,羿与后羿只是名字相近,并非同一人。

羿与后羿的区别是:羿是神话人物,射九日、杀怪兽,与嫦娥结成夫妻;后羿是历史人物,活跃于夏朝初期,任有穷氏首领。夏王仲康去世后,其子相继位,后羿驱逐了相,长期占据王位,是夏朝第六任君主,因沉迷游猎、不理政事,被寒浞杀死。

也有学者认为,羿与后羿是同一个人,因为后羿的“后”是职位,指君主或长官。称后羿,相当于说“当王的羿”。当时起名规则如此,首字表示职业或尊号,如庖(厨师)丁、优(演员)孟、弈(棋手)秋、师(乐师)旷等。当了王的羿,就是后羿,类似后稷、后皋、后唐等。周朝时,天子之妻从称“妃”改称“后”,一直延续到清末。

就算羿与后羿是同一人,也是两套叙事体系。作为国王的后羿是昏君,作为神的羿是大英雄。说明在将历史人物改写成神话人物时,出现了错乱。

后羿族来自哪里?

在上古,羿的本意是箭师,组成部落,历代头领都称后羿。那么,后羿族究竟来自哪里?比较常见的有“东夷说”和“西夷说”。

“西夷说”的代表是郑杰祥、王克林。在《晋·晋文化与后羿族群新探》中,王克林指出,甲骨文中的“晋”字从日、从矢,与“后羿射日”相应;且夷羿的活动地望在西北,《山海经》中称羿与昆仑山有关,如:“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海内昆仑之虚……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而《淮南子》所记的“十日并出”,也符合西北干旱、燥热的环境。

射九日的羿与后羿并非同一人,后羿该是什么样儿?

昆仑山脉的山峰

如后羿族来自西部,可能与中亚有较多交流,保留卷发基因,乃至“欧洲脸”的基因。不过,《礼记》明确提出“东方曰夷”“西方曰戎”,如后羿部落在西方活动,应称为戎羿。

在《山海经》中,记录了“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凿齿即拔牙,是东夷的习惯。严文明先生考察了大汶口文化的大墩子、大汉口和西夏侯三处遗址,认为“三个地点的情况虽略有不同但都有许多人实行拔牙,男女皆然,其总比率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如果后羿是西夷,不太可能到东夷来打仗,更可能是也属于东夷,与凿齿部落相距不远。

在“后羿射日”的神话中,将太阳视为三足鸟,而东夷人崇拜太阳神,并以鸟为图腾,这进一步确认后羿族应属东夷。学者马卓娅发现,根据先秦自然灾害分布图,当时灾害高发区恰好在山东,与东夷更吻合。

夷字从人张弓,东夷人皆善射,后羿族尤擅长。

射九日的羿与后羿并非同一人,后羿该是什么样儿?

汉朝壁画中的三足乌,一只黑乌鸦居于日中央。

十个太阳是何隐喻?

后羿最辉煌的业绩,当然是射日。其中隐喻了什么,说法纷纭。

较常见的说法是当时东夷族中各部落分立,他们都崇拜太阳,所以称“十日并出”,这些小部落一起作乱,致民不聊生,后羿遂将他们平定。在《淮南子》中,后羿不仅射下了9个太阳,还杀了6种怪兽,即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它们可能是10个小部落的图腾,也可能是以怪兽为图腾的外援。

也有学者提出,“十日”应是气象学中的“假日现象”。1934年1月22日,陕西省西安市上空同时出现了7个“太阳”,当高空中出现冰晶组成的卷层云时,会折射、反射太阳光,从而形成较大的圆光圈,即日晕。如果冰晶是六角形,就会折射形成“假日现象”。该解释只涉及“十日”,不及“六怪兽”,总不能说那些怪兽也是光学折射吧?

射九日的羿与后羿并非同一人,后羿该是什么样儿?

假日现象

语言神话学派代表学者麦克斯·缪勒曾提出一些神话是由于语言在历史演变中含义发生转变而形成的。著名学者吴晓东先生据此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与历法中的补闰月有关。

中国古人多依据月亮阴晴制定历法,优点是方便计算、容易普及,缺点是不如太阳历准确。太阳历一年是365或366天,而以农历为例,一年是354天或355天,要定期补闰月,以凑齐全年的周期,因此形成补天、追日等说法。所谓“十日并出”,因农历与太阳历之间恰好差10天。

此说有趣,但后羿时文字还没诞生,历法亦不会太精致,此说有超前之嫌。

嫦娥本不是后羿的老婆

后羿的历史模糊,婚姻更模糊,东汉之前,他和嫦娥并非夫妻。

最早记录“嫦娥奔月”的是已失传的《归藏》,李善注《昭明文选》时,引了《归藏》中的一句话:“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压根没提后羿。可见,在相当时期,“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两个神话互无干系。

嫦娥本名姮娥,或恒我,因避汉文帝刘恒之讳,改称嫦娥。一般认为,她的原型是常羲。可在古籍中,常羲的丈夫是帝俊,后羿只是帝俊的手下。那么,后羿是如何变成嫦娥丈夫的呢?

其实,直到西汉时,也没人说二人是夫妻。《淮南子》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即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首次将两大神话合并,却未称夫妻。

西汉末年,天灾陡增,据《汉书》记载,从汉元帝到汉平帝的54年间,平均每年发生0.87次灾害。汉宣帝发过4次罪己诏,汉元帝发过10次,汉成帝发过9次。

西汉本有“三七”“百六”等谶说,究竟何意,至今未明,人们以为天谴已至,原本就很受崇拜的西王母影响力猛增,甚至出现了持续大半年的“西王母崇拜运动”——人们从各地赶到京城长安,参与祭祀活动。

嫦娥原本不受重视,寄名在西王母手下,此时也顺势蹿红。东汉张衡写《灵宪》时,已称“嫦娥,羿妻也”,这是文献中首次确定二人的夫妻关系,理由可能是无聊,汉朝最爱撮合不靠谱婚姻,比如担心西王母寂寞,也给她找个老伴,叫东王公。

后羿为什么会亡国

在神话传说中,后羿的形象光彩照人,可在真实历史中,却逊色得多。

《左传》记,襄公四年,魏绛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龙圉(四人皆贤臣),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谗子弟也……有穷由是遂亡。”

魏绛视后羿为亡国之君,并套入到“勤俭节约、重用贤臣兴邦,骄奢淫逸、重用小人亡国”的公式中,做出简单解读,目的是劝谏君王。

其实,后羿亡国也许有更复杂的原因。学者谭德兴在《从后羿形象之演变看中国历史神话化》中指出,后羿把持夏朝政局初期,虽政由己出,但仍视夏王太康为天子,废太康后,又拥立了仲康。

后羿的实力来自三方面:一是自己的班底——有穷氏的支持;其二是伯明氏国(即寒国)的寒浞,三是反对太康的夏族势力。

在这三股势力中,有穷氏的实力最强大,而反对太康的夏族势力最不可靠,所以后羿无法重用四贤臣,拉拢寒浞成重中之重,而寒浞有手腕有野心,最终杀死后羿,并借有穷氏的名义剪除夏朝王族,使太康失国后长期分裂的中原地区重新统一。

寒浞自立为帝后,遇到空前挑战。当时中原尚未大一统,诸侯林立,相对独立,随时可能威胁天子。为抚平诸侯们的不满,寒浞也走了后羿的老路——大肆游猎,笼络诸侯,寒浞最终死于少康复国。

现实中的后羿身负骂名,历代不乏批评声,今人不神话他,无可厚非。

后羿该用什么弓?

“后羿射日”的雕塑中,使用的弓问题较多。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弓箭的民族。1963年,考古人员在山西省大同盆地发现了旧石器晚期的峙峪遗址,并发掘出一枚石镞,距今2.8万年。由于弓、箭杆多用木头,易腐烂,考古中较少发现,这枚石镞开启了中国漫长的弓箭史。

射九日的羿与后羿并非同一人,后羿该是什么样儿?

石镞山西峙峪文化遗址出土

《易经》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暌。”推测后羿时,使用的是单体反曲弓。

所谓反曲弓,即未上弓弦时,弓臂末端会向外弯曲。上弓弦时,将两边弓臂拉回,这种弓比较省力,缺点是维护难,且需掌握使用技巧,普通人初次用反曲弓,很难射出15米开外。

至少在战国时期,中国已大量使用复合反曲弓,它以竹或木做弓臂,上贴牛筋,再贴上牛角。这种筋角木反曲弓流行了2000多年,工艺上改变不大。它对工匠水平要求高,次品率也高。

传统制弓受季节的约束。《周礼》称:“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春被弦则一年之事。冬析干则易,春液角则合,夏治筋则不烦,秋合三材则合,寒奠体则张不流,冰析灂则审环。”虽不至于如此教条,但也意味着产量很难提高。

后羿如果使用的是单体弓,长度会短得多。雕像中出现的苏格兰长弓力道大,可攻击百米外的目标,但它是一种直拉弓,无法借力,许多长弓手的肩胛骨变形,甚至残疾。

选择英格兰长弓,可能是它造型优美,有气势,与雕塑中壮硕的人体曲线形成强烈对比,这是一种艺术构思。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