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游心之路》:当代西方哲学家视界中的《庄子》,破译庄子的逍遥之路

提到道家,我们都能说出一二典故,庄周梦蝶、鲲鹏展翅等等,而这些都来自《庄子》。

闻一多说,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一个人的烙印,这个人就是庄子。尽管真实的历史上是否存在庄子这个人物,抑或《庄子》是否为庄子本人所著都存在疑问之处,但是毫无疑问《庄子》的思想构造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和德安博,是两位研究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的外国学者,前者同时也是未读·思想家出品的《东西之道:<道德经>与西方哲学》的作者,近期在中国推出《游心之路:<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下文简称《游心之路》)这部比较哲学著作,以独特的角度,“挑战性”重读《庄子》。

汉斯-格奥尔格 • 梅勒和德安博是两位与中国有着极深渊源的学者。汉斯-格奥尔格 • 梅勒是德国知名汉学家,师从德国波恩学派大师陶德文(Rolf Trauzettle),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他对《道德经》的研究为海内外学界称道,主要著作有《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道德之愚》《东西之道》等。

而德安博(Paul D’Ambrosio)作为梅勒的学生,毕业于加拿大克鲁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曾任教于爱尔兰国立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现为华东师大副教授,2015年入选“晨光学者”。他曾英译陈鼓应、陈来、李泽厚、杨国荣等名家著作。

作者:[德]汉斯-格奥尔格·梅勒,[美]德安博译者:郭鼎玮出版社: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上市时间:2019年6月

作者:[德]汉斯-格奥尔格·梅勒,[美]德安博

译者:郭鼎玮

出版社: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上市时间:2019年6月

对当今学者而言,如果要在哲学领域做出显著贡献,就要精通不止一种文明传统的哲学、语言、文化和历史。《游心之路》正是一个完美的范本,它展现了跨文化哲学如何可以从哲学史、社会和人类精神等层面,开拓出具有价值的新视野。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和德安博将道家哲学经典《庄子》与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存在主义等西方思想流派作比较,写就了这本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跟着庄子一起,听弗洛伊德定义幽默,找黑格尔思辨真诚,同康德、林语堂论笑,和海德格尔谈虚无。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和德安博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和德安博

两位作者基于历史背景,“挑战性”地重读了《庄子》,阐明了庄子哲学中的讽刺性批判和身心治疗的作用、幽默的哲学意义,以及《庄子》对曾占主导地位的儒家价值观的颠覆。

两位学者试图跳出常见的精神形而上的分析来对道家哲学进行新的诠释,他们将《庄子》看作对其所处时代的一种时而尖锐、带着挑衅以及具有社会政治意义的批判,并且,他们对《庄子》一书中以滑稽的方式呈现的模式进行了思考。但从存在主义角度而言,这种模式具有颠覆性意义,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克服不利的境遇,乃至在困境中茁壮成长。

《庄子》有别于其他文本,它反对“得意于成功,失意于失败”这种人类普遍存在的倾向。它认为个人所接受的在社会中所形成的种种身份,可能最终只是一场虚幻的妄想。为了保持清醒与明智,《庄子》提倡培养一种面向世界尤其面向自我的幽默态度,以此消解那些僵化的教条、评判、偏好与厌恶。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但并非打开这本书的人都能进入这个世界,你需要一把钥匙。两位学者创造性的引入“小丑牌”和“真实假装”的概念,以此作为解读《庄子》的钥匙。如果将人生比喻成扑克牌,那么庄子就是牌堆里的“小丑牌”,代表一种“真实假装”的处世哲学。什么是“真实假装”,通过具体的人类经验,我们可以了解“真实假装”。当观看电影或戏剧时,我们的感情会被激发,进入一种假装的真情实感,我们感受到的快乐、悲伤或愤怒,这时是真实、确切的,常常伴随着即刻的、非自愿的身体反应。但同时,它们也不是属于个人的,这些感觉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仅仅是通过这种方式去体验。《庄子》中的许多寓言如“庄周梦蝶”就是一种“真实假装”的状态。

亚里士多德认为的,这种体验不是为了使我们充满情绪,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宣泄渠道—它是一种释放或清空情绪的形式,事实上,它净空了我们的情感容器中的残留物,这对于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庄子》哲学正是有着这样的“治疗”作用。

“真实假装”有一种充满矛盾的“非假装性”(unpretentiousness),其根植于道家保持身心健康、实现效率的思想艺术之中。“真实假装”使得人们可以在充满虚伪,有时甚至是危险的社会环境中从容自若。

《庄子》中所呈现的幽默的哲学也是汉斯-格奥尔格•梅勒和德安博研究的重点。关于《庄子》的解读是多维的,比如神秘主义式、宗教式的“道”的精神境界,但是《游心之路》全书以一种“诙谐调”来解读《庄子》。汉斯-格奥尔格•梅勒和德安博认为幽默很重要,无论是理解小丑牌的作用,还是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或者理解“真实假装”这一哲学概念。

享誉国际的中国哲学泰斗陈鼓应提到,《庄子》中的幽默特征,许多学者都常常注意到的,但很少有人对其含义进行严肃的哲学研究,《游心之路》则在此方面进行了探讨。

《游心之路》:当代西方哲学家视界中的《庄子》,破译庄子的逍遥之路

《游心之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两位学者认为,《庄子》所促进和传授的心智健康,并不是一种超然的、精神上的天赐之福,而是一种日常的心理健康,使人能够应付压力、焦虑、社会成功与失败带来的挑战。

在这个刻奇的时代,我们身处这样一个社会—除了有那些容易对人造成伤害的事物,这个社会还忙于将“本真”的机制强加于自身,并要求每个人都应该是特别的、有趣的、创新的;而《庄子》的哲学至少告诉了我们,如何像隐于市井的隐士一般,在这样的社会中免受伤害。

从个人层面看,如何理解真诚、如何扮演社会角色,如何寻求真我,《庄子》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反主流的、诙谐的游心之路。从社会层面看,在新媒体时代重读《庄子》,也能助我们辨别真假,理性思考。《游心之路:<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庄子的自由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中,而且,即便通过平凡琐事,我们也能抵达这种自由。

附: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中国哲学经典《庄子》与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西方思想流派作比较,挑战性地重读《庄子》,阐明了《庄子》中的讽刺批判性、身心治疗、幽默的哲学意义,以及庄子对儒家主流价值观的批判。从个人层面看,如何理解真诚,如何扮演社会角色,如何寻求真我,庄子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反主流的游心之路。从社会层面看,在新媒体时代重读庄子,也有助我们辨明真相、寻求理性。

【作者简介】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Hans-Georg Moeller),德国汉学家,爱尔兰国立大学哲学系教授,师从波恩学派大师陶德文(Rolf Trauzettle),研究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著作有《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道德之愚》《东西之道》等。

德安博(Paul J.D'Ambrosio),美国波士顿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毕业于爱尔兰国立大学,师从汉斯-格奥尔格·梅勒,研究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2015年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曾与迈克尔·桑德尔合著《遭遇中国:迈克尔·桑德尔与中国哲学》。

【媒体及名人评价】

智慧性与可读性俱佳,还包含更多丰富话题,强烈推荐!

——《抉择》杂志

《游心之路》正是一个完美的范本,它展现了跨文化哲学如何可以从哲学史、社会和人类精神等层面,开拓出具有价值的新视野。此书告诉我们,庄子的自由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中,而且,即便通过平凡琐事,我们也能抵达这种自由。

——台湾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主任陈鼓应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