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舞剧《大河之源》 大河浩荡奔涌 生命休戚与共

中国艺术报 2021-05-31 10:00:33
A+ A-

舞剧《大河之源》剧照

舞剧《大河之源》剧照

由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日前在北京开展,由青海省文旅厅出品、青海省演艺集团创排的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作为受邀展演剧目,于5月22日至23日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大河之源》的故事发生于青海省三江源保护区。该剧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远古与现代、蛮荒与文明、人与动物的强烈对比,诠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维关系。叙事者“我”带领观众见证了巡山队队长扎西为保护雪豹而牺牲的英勇事迹,以一条明确的线索串联起剧中的人物、广袤的山脉河流与形形色色的生灵。

该剧汇集了国内舞台创作顶尖精英力量组成主创团队,由剧作家罗怀臻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佟睿睿担任总编导,音乐制作人三宝担任作曲及音乐总监,国家大剧院原舞美总监高广健担任舞美设计。

日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与青海省演艺集团联合主办的“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打破现实题材创作的固有观念桎梏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吉狄马加在青海工作了9年,这片土地给了作为诗人的他很多滋养,看完该剧,吉狄马加感触良多。他说,“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殷殷嘱托,青海的生态文化建设,不光受到中国关注,也受到全世界关注。《大河之源》把青海的历史和多民族文化,特别是河湟文化体现得较为充分,同时有纵深度地体现出了人与万物的共生关系。

在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看来,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舞剧,它用艺术的语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作了精准的艺术化呈现。“在现实题材的框架里怎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过去我们常常认为现实题材创作只有真实地去碰触现实世界、当下世界。那么在现实题材里面,如果碰触到古代的元素,怎么让这些元素更自然地、恰到好处地进入现实题材?在这一点上,这部剧特别有探索意义,打破了现实题材创作固有的观念桎梏。”

“这是一部用前瞻性的视角来反思现实的现实题材舞剧,这个前瞻的视野,是站在现实的高度来反思历史,更是以未来的立场来批判现实,着重点在未来和现实的关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于平认为,《大河之源》是一部由“他者”眼光观照青海区域特色的舞剧,观众会随着摄影师“我”一同走进三江源,被守护雪域高原水源的少女打动,为与盗猎者奋战至生命尽头的扎西而心痛。

“《大河之源》探索的是天地之间,大河上下,人的精神起源。”在剧作家、戏剧评论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欧阳逸冰看来,本剧在前三分之一就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元素——彩陶文化,“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的是彩陶图案,是男人和女人手携手构成的,这指的是人从出生就祈求着所处环境和谐美好的关系,这是本剧最深邃的意义探求”。

每一个人都应该真的走到自然中去

2019年秋天,为了创作好舞剧《大河之源》,主创团队首次踏入三江源地区采风,沿途所见湖泊、沼泽、积雪、冰川,主创人员无一不被这里特有的自然景观所震撼。次年7月,主创团队再赴青海省各区县进行创作采风:前往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了解青海地区的彩陶文化和河湟文化,参观有“东方的庞贝古城”之称的喇家国

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青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及禹王峡、临津渡等地。在先后进行了三次采风后,编剧、导演、舞美、音乐等主创人员才开始投入到各自创作领域中。

佟睿睿说,三次青海采风给她的感受不同。第一次她感受到了人的渺小。第二次是建组,来到青海,试图抵达黄河源头,那次是夏季,车陷在无人区沼泽地,历经28个小时也没有真正抵达,这让她体会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灾难随时发生的一种内心震动。第三次是《大河之源》创排完毕,佟睿睿一直想去还个愿,她希望“雪豹”能登一登雪山,希望“扎西”看一看他守护的河源,希望这个外来的“我”能够看一看这个纯净之地,看看“卓玛”。“我们还去了昆仑山、玉珠峰。‘雪豹’从玉珠峰下来,看到真实的自然生态,对舞姿和对人物的理解就变了,也让舞剧出现了生命力的迸发。”

在舞剧《大河之源》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除了4位人类主角,还有一只身手矫健的“雪豹”,它在人类第一次踏上高原时被屠杀,又在现代社会再次死于盗猎者的枪下。主创在考量这一角色时,创作了多段形态逼真的雪豹独舞、动物群舞,以及雪豹与扎西互动的双人舞,通过具象化的表达,展现高原生灵曾面对的屠戮及濒临灭绝的困境。佟睿睿觉得,作为创作者、表演者,每一个人都应该真的走到自然中去,看一看我们这片美丽的土地,而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

对于该剧有待改进的部分,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认为,应该加强后半部分的内容比重,其次是音乐部分还要加强,风格更加统一。”《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刘玉琴则认为,该剧情节、画面很美,有人文气息,但中间部分在情节的意境梳理上可以更有立体感,避免平面化,每个情节都有清晰的逻辑走向。

责任编辑:陈玲玲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