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面对“快时代”,两位女性用“生活美学”做出回应

澎湃新闻 2021-03-08 09:43:13
A+ A-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昆曲推广人赵津羽和书画家朱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从传统文化中去发掘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赵津羽和朱应来到大隐精舍,分享自己对都市女性生活美学的见解。

赵津羽(左)和朱应(右)

赵津羽(左)和朱应(右)

用昆曲为生活做加法

赵津羽倡导的生活美学,来自于她幼年就开始学习的昆曲。赵津羽是昆曲澎派艺术传人,她幼年曾受京昆大师俞振飞点拨,受教于昆曲“武旦皇后”王芝泉,后拜在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洵澎门下,专工澎派闺门旦艺术。早在1999年,她就开始致力于推广昆曲,去年推出了普及昆曲的新书《我的昆曲+:津羽讲昆曲》。

《我的昆曲+:津羽讲昆曲》

《我的昆曲+:津羽讲昆曲》

老一辈的昆曲人写自传、写昆曲的也不少,赵津羽的老师张洵澎、蔡正仁都写过书,他们经历了昆曲的衰落与重兴,落笔也往往着眼于昆曲的知识及命运。到了赵津羽,她希望写“昆曲+”,“不仅仅是讲昆曲的知识,更希望把舞台上的昆曲美学引入到生活中,成为我们的生活美学。”

最初做昆曲推广,赵津羽想法很简单,希望培养一些昆曲爱好者。后来她觉得,听了课能去真正学昆曲的人太少,她开始希望培养一批昆曲观众,就开始把昆曲票送给别人,希望他们去听。但一次送出去的两张票在别人手中兜了一圈,最后又有人送给了她自己,拿着这两张票,赵津羽心里百般滋味。

这次尴尬的经历让她开始思考,并最终把自己推广昆曲的方向定为“我们可以从昆曲里学到什么,昆曲可以如何滋养我们的生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主题一广泛,学生反而多了。赵津羽的学生中有许多企业家,她教他们从昆曲中,要学到“讲究而绝不将就”,“昆曲手该放在哪里,该出左脚还是右脚,都不能随便,随便就出不了精品。我告诉他们,要用这样的文化去打造你的企业。”

昆曲能在生活的哪些方面做出加法?赵津羽提出了3点:“一是‘+孩子’。昆曲中有程式,有规矩和规范才会美。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要让他们懂得遵守规则,懂得事情的边界。二是‘+女性’,昆曲是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生活、表达心境,比如生活中我们会说‘美女’,但在昆曲中的表达是‘则为你如花美眷’,意蕴一下就不一样了。三是‘+老人’,年纪大了更需要注重身体,注重‘精气神’,昆曲中的扮相身段,都很注重精神,学唱昆曲,也有助于提高肺活量,是一种养生。”

“昆曲在我风华正茂的时节,润我新田,传我美好,塑我精神。”昆曲塑造了赵津羽,通过昆曲,她发掘了自己的生活美学,也希望能将之传递给更多人。


从古法小食中感受质朴之美

与赵津羽类似,朱应也是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滋养。她出生于上海郊外的古镇朱家角的一个书画世家,城市灯红酒绿,古镇却自有慢笃笃的步调,丝毫不受影响。在朱家角,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朱应,过的是跟着节气的传统生活。到了春天吃青团,到了寒露吃青豆,到了立冬嚼芝麻糖……多年之后,朱应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回想起外婆带自己吃的那些古法小食,蓦然发觉那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外婆教给她的生活道理:“要用全力认真对待每一天。”

“书法和古法小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我们现在不需去做古人,那我们如何去选择呢?不是花最多钱就是好的,最打动我们、给我们温暖的,往往是看不到的东西,需要用心去感受。”为了让孩子感受曾带给自己无限快乐的古法小食,朱应带着他们去江南乡下探寻那些曾经在她味蕾上跳动,在她内心留下痕迹的小食。寻访手艺人、还原小食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朱应带着孩子,走近了那些已经逐渐消失的食物,也走进了它们代表的24节气,和节气背后中国传统的生活美学。

“我出生在古镇,什么节气就该吃什么。立春要吃春卷,听到喀拉喀拉咬春卷的声音就来到了春天,所以立春要‘咬春’。中国小食往往颜色质朴,比如团子就是绿色,圆圆的,这种质朴平凡的感受对我来说是最高级的,需要用心感受,让那一刻停留,最值得回味。”朱应把带孩子寻访小食的经历写进了《小食里的光阴:二十四节气之美》,书中记录了他们说过的话,吃过的东西,遇到的人。她帮助孩子成长,也在自己的反思,“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应该过的?”

“跟着节气过日子,是我的期望和期许。蒋勋说一旦你忙了就感觉不到生活的美了,现在资讯这么发达,想吃团子粽子马上就能吃到,以前可不是这样。最美的东西是不是我们轻易可得的?”在当下的快时代,朱应希望大家能去思考这个问题。

《小食里的光阴:二十四节气之美》

《小食里的光阴:二十四节气之美》

在快时代,用生活美学滋养心灵

现在人们生活方式都十分紧绷,“996”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面对这样的现状,“生活美学”如何做出回应?

“我们现在生活都很匆忙,但美需要慢,需要去发现。”赵津羽认为,每个人都该去问问自己,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忙吗?都该去认真想一想,有些忙是不是不必要的,“如果每天我们能让自己静下3分钟,关注自己的呼吸,给自己的心找一份安宁,生活也会不一样。”

她还觉得,人一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好,“在爱好中会忘我,这是身心最放松的时候。无论你是喜怒哀乐,都可以在爱好中找到宣泄口。这个爱好不需要去考级证明什么,而是要你发自内心的喜爱它,这样的爱好可以养护你的心灵。专注于自己的爱好,是最好的心理医生,它会帮助你排解,对身心是很好的调节。”

朱应同样有静坐的习惯,从一分钟两分钟,到长达半小时的静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念头跑出来。

“放下这些念头,关注自己的呼吸。”朱应认为,要现代人做到一点都不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尝试做到“手忙心闲”,“忙是具体的事,闲是心境。”也可以培养一些生活情趣,帮助自己获得闲适的心境,例如在案头放一枝花。

她的另一个建议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有时候我们工作或者做事经常忘了时间,但‘在生活中生发,在践行中成长’有些事情只要我们去做了,很多美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责任编辑:刘凌羽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