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意外艺术 2020-08-06 09:56:10
A+ A-

原标题:摆摊致富哪家强?扬州板桥卖货郎

创业风潮遍地起,程序员、HR、律师……无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心有多大,摊位就有多大。但别看朋友圈里的各位都嚷嚷着要去摆摊,这年头不懂点行数,你连摆摊都不配。作为摊内人,你不仅需要有百万文案的文采,还要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招数绝,套路野,总结精髓:“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摊就成了。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掌握摆摊精髓,跃跃欲试?

别急!想要混迹地摊界,你可不能不知道这些“传说”。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地摊

要论地摊经济有多“野”,这可能要把整个人类历史都搭进去。

古美洲很早就有摆摊卖货的传统。在前哥伦布时期,露天集市一直是墨西哥许多原住民部族实现以物易物和相互交流的方式。墨西哥著名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在国家宫绘制的壁画正描绘了当时的地摊盛况。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伟大的特诺奇蒂特兰城》,迭戈·里维拉

中国则更不用说,浩浩一纸《清明上河图》,画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市井烟火气息。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

虽然如今全民皆可摆地摊,但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个群体一直在成为摊主的边缘游离着,他们就是中国书画家。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蕉窗夜雨图》,齐白石

古代书画家的地摊卖货文案有个儒雅的名字,叫做“润格”或“润例”,通俗点讲就是作品的售价。

润格在中国起源已久,早在《隋书·郑译列传》中就有记载。清初,戴易首创明码标价,挂牌卖字,进一步推动润格的发展。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张大千

虽然收取润笔被看作是文雅之事,但受“文人不爱钱,武官不惜命”的观念影响,长期以来,文人墨客羞于计价,甚至一谈到钱就拐弯抹角 ,扭扭捏捏,显出一股“酸味”。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这种风气直到清朝乾隆年间,被一位地摊界崛起的新星打破,他就是“扬州八怪”之一,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郑板桥。

不要羡慕哥,哥不只是一个传说

郑板桥何许人也?要用地摊文案,可以这么介绍:

才华横溢,全身是戏。

年轻有为,二三秀才。

客居扬州,卖画恰饭。

历经磨难,五十得官。

不上电视不上报,政绩显著全靠自已做介绍。

缺点,太怪!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纵观郑板桥一生,仕途坎坷,两度在扬州卖画,要论摆摊经验,自是不在话下。但他之所以能获得“地摊一哥”头衔,还在于他一扫文人以往扭捏之气,撸起袖子直接上,以艺术家的身份推动书画走入市场。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郑板桥六十岁辞官下岗,仍要养家糊口。和中年不同,此时的他名气已大,只是脱俗不羁的性情依旧不变。因此,郑板桥决定重返地摊创业大军,靠卖字画度日。

他曾在自序中这样写到:“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得其一片纸、 只字书, 皆珍惜藏庋。”可见,这地摊要是一摆,商业潜力无限,月入三万绝对不是问题。

不过,要是按常规出牌,郑板桥就不会入“扬州八怪”之伍了。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兰》,郑板桥

郑板桥洞察世事,愤世嫉俗,对那些重金购买其画的富豪官绅常常推脱不画,对好友以及普通百姓反而有求必应。

为了摆脱索画人的叨扰,他在拙公和尚的建议下,定出润格。不料,这一举在当时竟引起巨大轰动。

让我们来看看这幅“上了热搜”的润格,究竟都写了什么: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第一段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清清楚楚地标出价格,最受改卷老师喜爱,满分。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第二段开始摆明态度: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东西你别乱送,反正我只要钱。俗气就俗气吧,饭还是要恰的。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第三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亲兄弟也要明算帐,更何况咱们做买卖的。大哥我年岁已高,就不陪你们唠嗑了。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最后附诗一首:买卖讲究你情我愿,我话就搁这儿了,爱买就买不买拉倒。

按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算,郑板桥定出的润格价位是相当高昂的,一大幅画价值约近一亩良田。不过他丝毫不遮掩,开诚布公,仅用短短几百字,将真性情三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竹石图》局部,郑板桥

郑板桥不仅使润格发挥出了真正的作用,把自己直接推到了市场的面前,还姿态十足地肯定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谈钱却不失风度。

当大家都羞于去捡地上的六便士,他心怀头顶的月亮,在众人的注视之中,从容地从地上捡起尊严。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竹石图》(左),《三清图》(右),郑板桥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传奇之所以为传奇,正在于他留给后世品不完的韵味。

郑板桥凭借一纸润格,打破了艺术品仅为文人雅士和宫廷收藏的格局,使书画作品能够作为商品流入市场,对艺术的价值给予了肯定。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难得糊涂》,郑板桥

历史上不愿屈膝无奈凄惨离世的文人不在少数,杜甫就是其中之一。他心比天高,无奈命如纸薄,最后只能倔强长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悲凉中结束一生。

艺术圈里也不乏摆摊致富 中国书画界“地摊一哥”非他莫属

▲《润格》,郑板桥

反观郑板桥,别人笑我太癫狂,我自知为“我”的意义。这种骨子里透露出来的高贵与尊严,可圈可点,可嘉可许,在如今丧文化泛滥,人人自称“社畜”的今天,更显珍贵。

其实,无论摆地摊,还是卖字画,只要找到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的价值,他人的非议又能将我奈何?

说了这么多,朋友,今天下班村口地摊约吗?

(图片来源于意外艺术及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