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和我的祖国》:敢自黑的葛优,展现出的是活生生的个人
新中国70年壮阔历史,想用一部电影来展现,谈何容易?因此,用7部短片来讲述共和国7个高光时刻,显然是一种聪明的解决办法。当然,短片有情节紧凑的优点,也有篇幅受限、人物性格发展难铺开的劣势。怎么处理和平衡好,就得看导演和演员们的功力了。
《我和我的祖国》海报
比较7部短片的优劣,非要为它们分出一个座次,显然是没有必要的。不过,在为数众多的明星脸中焕发出最耀眼光芒的,毫无疑问,还是葛优。葛大爷的演技有多么出色、自然,大家有目共睹。但葛优和“张北京”背后隐藏着的深意,更值得被铭记。
描写大历史中的小人物,以小切口展现大时刻,是这个国庆档电影的共同特色。就此而言,几部电影的高票房和得到的不错反响,可谓实至名归。因为,要和观众产生共鸣,文艺作品就应该被落点设置为生活。做不到这一点,再宏大的主题、再高昂的调子也不可能在受众心中留下印迹。
《白昼流星》海报
《我和我的祖国》中的7个故事,无疑都在努力向这个方向靠拢。即使是相对争议最大的《白昼流星》,也把“扶贫”“自强”等大主题承载于两个顽劣少年和一位普通干部身上。不管呈现出的效果如何,7部在剧情上并无联系的短片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
可惜的是,部分短片还是被过大、过重的意义吞没了,以至于作品中的人物只剩下符号意义,而没能显示出更鲜活的生命力。比如《相遇》中的张译和任素汐,两人的演技都很过硬,身处的场景也很动人,但最终还是没能展现出两个角色的个性所在。诚然,不能读懂“牺牲”的意义,就不能理解那个时代独有的伟大,但是失去了人格魅力,也就使作品成为了某种图解。
《相遇》海报
这样的遗憾也出现在《回归》和《护航》里。前者的问题是线索过多,叙事过乱,在短短二十分钟的篇幅里导演什么都想讲,结果什么都成了点到为止。尤其是杜江和朱一龙饰演的升旗手,我们既看不到他们的心路历程,也感觉不到他们的使命感,而这些,本是大有文章可做之处。
《护航》海报
而在《护航》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女飞行员的成长经历。但她树立理想的动力来源于何处?克服困难的动力又来自何处?在这部短片里,她能挺过高强度测试,靠的不是严格训练,也不是刻苦学习,多少让人感到不可信。如果能赋予这个人物更多个性化色彩,整个故事显然会更出彩。
《前夜》海报
《前夜》和《夺冠》都把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化解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令人眼前一亮。前者的主人公林治远,开口闭口不忘科学,是一个执着又“迂”得有点可爱的专业人士。以他为抓手,带出建国这个宏大到不能再宏大的主题,这部短片的角度选取,可谓巧妙。略微不足的是,群像戏本来能给《前夜》增添光彩,但除了林治远外,其他人的面目还是模糊了些。当然,这或许还是受制于篇幅的关系。
《夺冠》里的小主人公,就更可爱了。徐峥对上海市井文化的拿捏,恰到好处,既突出了那个时代的爱国热情,又展现了邻里之间的那点温情。可以说,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这部短片获得成功的基石。尤其是小主人公在懵懂恋情和爱国精神之间的选择,不显得突兀,也丝毫没有虚假、做作的地方。因为邻居们期盼的眼神、和睦的交情,都不是空洞的符号。正因为感情都落到了实处,落到了个人,才使本片褪去了煽情,增添了温度。
《夺冠》海报
然而,葛优大爷的光彩实在太过耀眼,尽管被埋藏在多部短片之中,也无法被掩盖。平心而论,《北京你好》这个故事本身,并不比《前夜》或者《夺冠》更优秀。但葛优的加盟,让这部短片瞬间脱颖而出。
何出此言?张北京这个人物,亮眼的地方不在于他接地气的“嘚瑟”,也不在于他被汶川少年感动时的善良,而就在他敢于自嘲、自黑的那份勇气里。看得出,葛优的很多表演浑然天成,代入了不少自身对角色的理解和感悟。
《北京你好》海报
张北京是一个有点失败的父亲,也是一个不怎么出色的员工,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点点狡猾、一点点市侩。但同时,他又是一个乐观、积极,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的“爷们”。他说他认识萨马兰奇,他在前妻面前“演砸了”,他在儿子的同学面前出了丑,在短短二十分钟里,观众能看到的,大部分是他的“囧态”。
那么,又是什么让张北京总能生活得无忧无虑?不消说,是这个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稳定。尽管张北京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但他不缺乏生活的希望、发现美的眼睛。在最后的镜头里,他低头一看自己穿的老北京布鞋,戏谑和温情融为一体,这就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最生动体现。
《我和我的祖国》剧照
葛优当然很明白这一点,所以在欢庆的场面里,他也不忘挤眉弄眼,做一番鬼脸。幸福生活的落脚点,永远是活生生的个人。敢自黑又心地善良的张北京,代表的正是这个大国的人格。
是的,国庆70周年,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需要沉浸在苦大仇深的氛围里,不需要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我们拥有十足的自信和底气去面对未来。过去的70年,就和张北京一样,我们留给世界的,是一张灿烂的笑脸。
文/李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