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2019-09-20 11:09:25
A+ A-

原标题:话剧《德龄与慈禧》“引爆”京沪两地戏剧市场的背后

继在北京5天7场演出引发巨大轰动之后,9月18日,话剧《德龄与慈禧》在上海大剧院开启了上海站首演,再度出现了爆满场景。剧场里座无虚席,剧场外首次尝试的实名购票入场井然有序。更神奇的是,开场前的限量衍生产品早早售罄,中场休息依然有许多观众在排队等候新的衍生品售卖。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为上海实名入场制作的宣传照

首演场是此次《德龄与慈禧》的致敬纪念场,由92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卢燕和濮存昕特别出演,这是两人30年来的夙愿,希望同台合作演一次母子,终于在此剧达成。当晚,卢燕演满全场近3个小时,几乎成为演出史上的小小奇迹。当卢燕在“众星捧月”中登台谢幕,大家用鲜花和无比热烈的掌声向这位“90后”主演致敬,濮存昕说,“特别荣幸今天能为卢燕阿姨助一臂之力,帮助她老人家在舞台上创造奇迹。我提议大家一起鼓掌,祝卢燕阿姨的身体硬硬朗朗的。”全场一片欢呼和掌声。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卢燕与濮存昕饰演的慈禧与光绪 王可达摄

不过,首演特别场之后,《德龄与慈禧》将由江珊、黄慧慈、郑云龙主演。期间,还将有一场卢燕和郑云龙搭档的特别场。

上海首演场时,郑云龙坐在观众席看完全场,当开场前他穿过观众席的座椅坐下,引发了全场一次小小的骚动,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现场瞬间涌现追星氛围。

近年来原创话剧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嫌不足,话题之作更是稀缺。《德龄与慈禧》在剧目公布后几乎未经任何宣传,所有演出票就一抢而空,北京和上海两站无不如此,且演出场次都达到7场之多,这在当下的戏剧尤其是话剧领域十分罕见。制作人李东曾经制作了《北京法源寺》、《战马》等众多现象级作品,他也表示,《德龄与慈禧》无论是抢票速度还是演出现场的爆场程度,都是他从业以来少见的,尤其是开票瞬间会有七八万的人流量涌入网站,这是他做制作人以来第一次遇到。

除了票房极度火爆情况下,《德龄与慈禧》也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市场口碑双丰收。记者获悉,该剧已经签下了主要演员100场的演出合约,预计明年起还会在京沪两地继续演出。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卢燕饰演的慈禧 王可达摄

92岁的卢燕、当红的郑云龙、还有实力派的濮存昕、江珊和黄慧慈;口碑在线的编剧何冀平,还有品质担当的香港话剧团和导演司徒慧焯……多重元素的叠加,使得《德龄与慈禧》成为近年话剧界的成功之作。

引爆市场和话题的背后,究竟是明星效应,还是创作团队保证?这是很多人的问题,但也有不少新的启示。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郑云龙饰演的光绪王可达摄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江珊饰演的慈禧 石榴摄

一次偶然的制作缘起

《德龄与慈禧》的缘起多少有些偶然。

想法最初源于编剧何冀平与制作人李东、出品人之一茅威涛的一次相聚闲聊。三人相识多年,茅威涛也一直想请何冀平为她创作剧本。何冀平虽然忙于各种创作邀约,却始终对自己的两部旧作情有独钟,一部是她在北京人艺时写的成名作《天下第一楼》,另一部是她在香港话剧团创作的《德龄与慈禧》。

《德龄与慈禧》首演于1998年的香港,时值香港刚刚回归,该剧当时引发了巨大的关注,轰动一时,获奖无数,成为香港话剧团保留剧目。该剧曾在香港创下了几个纪录:首次由国语、粤语同台演出,曾经5次复排,连续几年入选香港中学生教材。2008年奥运会之际,该剧还曾经去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

此后,香港话剧团时任艺术总监毛俊辉又与何冀平合作,将这个剧改编为京剧《曙色紫禁城》,由国家京剧院演出,再度扩大了这部剧作的影响力。

何冀平曾经给茅威涛看过《德龄与慈禧》的剧本,茅威涛也非常想演出其中的光绪,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行。而去年再度聊起,何冀平又一次和制作人李东说起,多年来非常希望这部话剧能够有机会重排,让更多内地观众有机会看到。她还提到,当年演出过这版慈禧的卢燕老师,也非常希望有机会再演这部剧。

时隔不久,在去年8月的一个台风天,李东在上海见到了当时91岁的卢燕,满头华发的卢燕神清气爽、思路清晰,她表达了对这个剧本和角色的钟爱,也表达了能够再演的强烈兴趣。

于是,再做一版《德龄与慈禧》,就此敲定了。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江珊、郑云龙版剧照 慈禧与荣禄 王可达 摄

一次以编剧为核心的制作

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何冀平的名字都不算大众,但提起她的作品,几乎无人不知。

红遍一时的影视剧《新龙门客栈》、《黄飞鸿》、《新白娘子传奇》,都出自她手。

但事实上,何冀平的成名作是话剧《天下第一楼》,当时的她还是北京人艺的在编编剧,这部以全聚德为创作背景的作品,至今仍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剧作”。

1989年,何冀平举家搬迁香港,她也由此成为香港话剧团的编剧。从一个学院气息浓厚的剧院,来到一个商业氛围主导的社会,何冀平却迅速融入了新环境,她和徐克等商业影视导演合作了多部爆款作品,在香港话剧团则同样创作了《德龄与慈禧》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剧本。

如今,何冀平成为两地影视界最热的编剧之一。邀约创作不断同时,还是心系话剧舞台。

在决定做《德龄与慈禧》之后,李东说,他想做一次不一样的尝试,就是做一个以编剧为核心的制作。

在这部剧所有的海报的最醒目位置,都能看到“何冀平作品”五个大字。而以往,这个位置出现的往往都是导演。

“因为这个作品是从编剧而来,编剧是最核心的部分。没有剧本就没有这个制作,所有的角色都在编剧的脑海里。所以我希望这一次的制作都能以何老师为核心,以剧本为核心。其实这也是莎士比亚时代的传统。”李东说。

于是,从挑选主创团队、导演和演员开始,何冀平全程参与,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最终,当年创作这部剧的香港话剧团再次鼎力参与,贡献了因《亲爱的,胡雪岩》等剧为内地观众熟悉的导演司徒慧焯,以及剧团的台柱子演员黄慧慈。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德龄与光绪 石榴摄

黄慧慈最早就在港话版的《德龄与慈禧》中饰演剧中的“灵魂角色”德龄,她也是何冀平最钟爱的德龄扮演者,舞台上的她将活泼勇敢、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少女德龄演绎得恰到好处,而十年后再演这个角色,何冀平认为今天的“德龄”相比十年前更加玲珑和传神。

导演和德龄确定后,慈禧和光绪的人选成为了最需迫切考虑的问题。

李东说,卢燕老师虽然已经确定演出这部剧,但毕竟年龄在那里,如果这么大的制作,不能保证演出的持续性,非常可惜。为此,他必须寻觅会演舞台剧的明星演员,来支撑起这部剧作。

几经寻觅,在和何冀平的共同寻找下,江珊和郑云龙最终成为合适人选,加入了剧组。两人的组合珠联璧合,令人惊喜。尤其有趣的是,郑云龙因“声入人心”走红,江珊也是“跨界歌王”,两人在表演之余都是实力唱将,为此,在演出最后,两位演员会在台上唱起一首专门为两人量身打造的主题曲。而每每此时,剧场就几乎达到沸点。成为话剧舞台很少能见到的“嗨爆”场景。

对于这次以编剧为核心的制作,李东强调说:“我们现在所有人都在感慨原创少,好剧本少。其实有时候会发现,好剧本就在你的身边,但往往被忽略了。关键在于如何经典再挖掘。我其实想通过这个戏,能够让大家把视野重新回归到剧本本身,真正意义上能重视编剧。”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老佛爷驾到 石榴摄

一次体制外大制作的市场拓展

《德龄与慈禧》的演出现场,气氛显得和一般话剧演出不同。很多年轻的女观众提前两小时就在剧场门口排队,进场后又排队购买衍生品,演出期间和谢幕时,尖叫掌声的嗨爆氛围,一度接近于看演唱会。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排队购买衍生品的观众

无疑,这些观众很多都是如今人气极高的郑云龙带来的。其中也不乏江珊等明星演员的粉丝。制作人李东也坦言,买票的观众里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传统的戏剧观众。但这些却恰恰是他希望寻觅的观众。这些观众多以女性为主,在中国最大的城市北京和上海工作生活,有良好的教养,对艺术感兴趣,消费力非常强,过去他们没有习惯走进剧场,但因为这部剧开始了尝试。

据说,有疯狂的粉丝在北京连刷了7场演出,一场不拉地看完了全剧。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上海大剧院观众席

而92岁的卢燕和濮存昕的合作,对于资深戏剧观众而言,无疑是又一种看点。

卢燕在上海演出后表示,之所以在这个年龄再次主演这台大戏,是因为对这个剧本有“真爱”:“我一共在4个作品里演出过慈禧这个角色,但《德龄与慈禧》无疑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剧本。因为同其他作品中武断毒辣单纯追求权势的慈禧相比,这个剧中的老佛爷更立体多面。她不仅在德龄面前会化身‘好奇少女’,在面对荣禄时又有少女的怀春与娇嗔。这次因为年纪的原因,我有更大的进步了,诠释人物更全面。特别是与荣禄的这场戏,因为对手戏演员王继世是资深的艺术家,对我有很大帮助,所以这一次的表演同前几次的版本都不同。”

《德龄与慈禧》卢燕、濮存昕同台演母子 圆30年夙愿

濮存昕饰演的光绪 王可达摄

濮存昕也表示,参与这部剧,既是因为他和卢燕30年前因电影《最后的贵族》结缘,并延续30年“母子戏”的夙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何冀平剧本的喜爱:“这部剧是以家事写国事,整个剧本没有一句台词是废话,而且非常有趣。”

此外,香港话剧团在戏剧观众里素有口碑。这一次除了导演司徒慧焯和他常年合作的舞美、灯光外,其他班底和主要演员则来自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包括饰演荣禄的王继世、饰演裕庚的王世文都是极为实力资深的话剧演员,表演功底深厚。这一南一北两大话剧团合作,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因而使这部剧呈现出“南北融合”的风格特点,既有北方作品的大气,也有南方作品的精致,使得京沪两地观众都能接受。

“我们这次的制作牵涉了很多资源,联合出品方就有5家。我是想尝试一下,如何在非院团体制里面去做具有院团品质的作品。当然有时候,这样的组合方式,在院团体制里往往也很难实现。”李东说,其实从去年确定这个项目开始,他就定下了北京和上海一周的剧场档期。被问及为何会这么“胆子大”,他说:“必须倒逼自己。必须演这么多。我们一定要通过制作去寻找市场和观众。”

目前,《德龄与慈禧》未来几年总计100场的演出计划已经在制定中,而又一个不同以往的做法是,这部剧将集中在北京和上海演出,巡演只有很少数。(澎湃新闻记者潘妤)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