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戏曲 书画 数藏 教育 非遗 文创 文旅 人物 专题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环球网文化频道专访文/安绮摄影/李云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的诗句,描述的就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2019年4月,诗意歌舞剧《昭君出塞》在北京进行了全球首演、暌违大舞台三年多的李玉刚,以古典“四大美人”中王昭君的形象,再一次惊艳回归大众视野,也令“和平使者”王昭君为宁息战乱而出塞和亲,给草原带去中原文明、促进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这段历史佳话,重新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摄影/李云鹏

近日,环球网文化频道特意探访了李玉刚的工作室“玉空间”,那里不仅珍藏着陪他走遍全球演出舞台的华美“战袍”和宝贵的照片资料,亦是《昭君出塞》的创作研讨地,更是他为自己多年来热爱并追随的中国传统文化而精心打造的一片天地,希望能在此分享大家所共同所追寻的美学感觉。

幽雅之境,光影婆娑。空间里陈列着的书法、水墨、古琴、禅与茶、非遗手工珍物......让我们惊讶地看到在幕后有着丰富人生内涵的李玉刚。

他说,内心当中一直有一个驱动,骨子里还是希望能够为传播中国的文化做一点事情。“演出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连接,我通过演出去研究中国的历史、也以这种方式跟很多人走得更近,最重要的是所有人可以通过我的演出去感受中国的文化,故事背后透露的都是传承。”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昭君出塞》剧照

演绎“昭君”,是自我内心的写照

事实上,在2015年《昭君出塞》曾在北京上演过一次,尽管当时外界好评如潮,但李玉刚却觉得“上一次着急了”。对于自己的表演、他认为可以更好,所以就算之前版本里的大部分音乐都是他亲自写的,也照样全部推翻重来,“这几年一直在准备,现在的《昭君出塞》全都是重新创作。量很大、难度也非常高,我们在整个美学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些挖掘。”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为了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再创经典,他和团队常常开会讨论到凌晨、没日没夜地排练。从音乐、舞台设计到服装造型无不精心打磨......直到六年后的今天,当他发觉每次在唱作练习时自己也都被感动了,才决定这是可以对外呈现的时刻。他由衷地表示:“每一个唱段,我真的都非常喜欢,它能够打动到我自己的内心。”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李玉刚与团队共同探讨创作现场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而这些年来,随着李玉刚的不断走红,围绕着他独特表演形式的争议也从未间断。谈起自己的表演风格,他也有自己清晰而笃定的坚持:“它来源于中国的戏曲,要求有在舞台上的手眼身法,同时又需要和当下的年轻人有连接,又不能完全是传统的,否则年轻人接触起来可能会感觉离他们非常遥远。”这一次,当《昭君出塞》以融合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和芭蕾舞等元素的唯美视觉意境再次亮相时、收获到了各界艺术家以不同形式为巡演助力,尤其面对粉丝们的喜爱与支持,也令他内心油然而生一份要坚持下去的责任感。

李玉刚坦言,自己能被大家所熟知,与他艺术生命当中扮演了很多中国古典美人的形象分不开。从《新贵妃醉酒》里面的杨贵妃,到楚汉战争里最有名的霸王别姬故事里的虞姬.....直到今天扮演王昭君,他深有感触道:“我会认为,在这个时代自己的演出特点会如此地与众不同、可能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这也是一种使命感,能够通过舞台、通过表演,让所有的观众感受到一些文化上的力量,这就是我所追求的。”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八年前,是因为创作《四美图》的演出,令李玉刚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了上“王昭君”。在他眼中,美人绝不是只有沉鱼落雁的绝色容貌,更有由心而生的胸怀与大爱。

“王昭君的一生当中都在行走,而我是将近18岁的时候离家在外、经历了十年的颠沛流离。在那一段经历里、也是一直都在行走,所以王昭君的故事、我认为一直都是感同身受。”这份内心的共鸣支撑着他不惜推掉了一切工作,行走了六百多个日夜、三千公里,循着王昭君从家乡走向长安的那条路去寻找与历史的联结。

对于李玉刚而言,扮演王昭君这个形象,其实也是自己心境的一种体现和写照,“以古喻今、以人喻己,也是给曾经奋斗过的岁月一种纪念。”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环球网文化频道对话李玉刚:深谈《昭君出塞》的创作心路

环球网文化频道:创作之初为什么会特意重走昭君路?

李玉刚:当年决定要做《昭君出塞》的时候,我是认为应该出去看一看。当我们重走了昭君路、才真正体会到采风的意义,这条路上的空气仿佛有一种连接历史的魔力,可以说是“连接的空气”——千年之前的风和今天的风,你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因为它都是有连接的。

环球网文化频道:重走昭君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李玉刚:当我重走在王昭君曾经走过的那条轨迹时,沿着她当年从湖北的秭归,也就是现在湖北宜昌的兴山县,然后一路向北到达了陕西的长安城、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一路上经历了很多。而当时王昭君在走这条路时,她还小、她没有想到这仅仅是她生命的开始。自从出嫁塞北和亲之后,她令汉朝和匈奴平安了整整一百年,让边塞上的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所以王昭君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我能够再一次把她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上。是我自己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环球网文化频道:这次重新创作的唱段会有哪些变化?

李玉刚:其实大家也特别喜欢原来版本里的很多经典唱词、唱段。但这一次有很大的修改,全都是重新创作,量也很大,难度也非常高。它有音乐剧的影子、有歌剧的影子、还有民族戏剧的影子,吸收和借鉴了很多种唱腔、甚至旋律。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元素放在一块、它最后体现的还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每一个唱段,我真的都非常喜欢,而歌曲上的这种变化,我也在等待着观众,特别我的粉丝们的检验。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环球网文化频道:在今天去讲“昭君出塞”的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李玉刚:我认为昭君出塞的故事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她虽然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女性,但她却完成了她自己生命当中最美好的绽放。我只是希望说不仅是女性、每个人生而为人,那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去绽放自己生命当中最好的色彩。

环球网文化频道:扮演王昭君这个形象,会有怎样特殊的感受?

李玉刚:我认为冥冥之中是感受到王昭君的那种精神。她一生当中都在行走,而从我个人来讲,是将近18岁时离开我的东北老家、走向社会,也经历了十年的颠沛流离,那是我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最苦的十年。我在那段经历里也是一直在行走,所以王昭君的故事我一直都是感同身受。把她的故事搬上舞台,也可以说是自己心境的一种体现和写照,也是给曾经奋斗过的岁月一种纪念,以古喻今、以人喻己。这也就是我能够去把王昭君的故事演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环球网文化频道:说说您自己最喜欢《昭君出塞》这部作品的地方?

李玉刚:我喜欢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每次在唱作练习的时候也都会被感动,我认为它能够打动到我自己的内心。甚至工作量很大的时候,现在不少人都在爱看新闻或刷抖音来消解压力,而我最近这段时间最好的一种消解方式、让自己能够静下来的方式,就是听《昭君出塞》里面的音乐。

“传承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文化沉淀下来,演出的背后就是文化,它是一个民族可以生生不息的一种精神追求。”——李玉刚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追寻传统文化是跟随初心的坚持

李玉刚很喜欢莲花,在“玉空间”随处可见“莲”的身影。有他最近亲手绘画的莲花小品,有去年所写“心静若莲”的书法作品、还有设计师专为他精心烧制的三朵琉璃莲花......他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我可能在这朵花上感受到一个激励人的象征,就是任何时候都能够寻找初心!”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近些年来,虽然在国内的舞台上并非活跃,但李玉刚也从未中断过国际性的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让他内心真正感到欣慰的是,每次在海外的演出结束后,都会有华侨们告诉他,通过他的表演找到了身为华人的归属感;也有外国的观众对他说,在看他的演出里感受到中国文化里深厚的那一部分。

“我想,能够通过舞台、通过表演,让所有观众感受到一些文化上的力量,特别是对于国外的这些观众朋友,能够让他们了解一下中国的文化,这是我们所追求的。”他补充道:“在世界的文化史上,中国文化的地位是非常之高,也是外国友人所非常喜爱的。”

尽管这些年过得非常忙,李玉刚自述为“每天都在拼命的工作”,但在歌舞剧之外,他还在2016年出版了一本书《玉见之美》,记录的都是他在国内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拜访各界文化名人和民间老手艺人的历程:中国的茶叶、宣纸、缂丝、云锦,去景德镇去采风、亲手烧制茶器......这也令他之后的创作和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联结得更为紧密。他也希望通过舞台表演、打造空间等各种方式,将这份美更多地传递出去,在他看来:“分享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环球网文化频道对话李玉刚: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环球网文化频道:您的空间里收藏了很多缂丝的作品,是特别喜欢缂丝吗?

李玉刚:缂丝,非常有意思,它的图案是织出来的、不是用笔画出来的,必须人工的、从一根线织成这样的一个面、最终织成一幅面,难度非常高、所以也特别稀少。我喜欢缂丝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里面浸透着手工艺人很多的辛勤和汗水。

环球网文化频道:书房里有不少您的书法作品,平时会特意抽出时间来练习书法吗?

李玉刚:现在你们看到的是这幅是“心”字,其实最早这块放的是“无”字,但这幅字被朋友给要走了(笑)。其实我如果特别想写的时候,就会集中的写、不停的写。但特别忙的时候,突然之间可能半年都没有时间去碰笔,那也是正常的。其实书法,就是自己去寻找审美的一种方式,也是修心的一种方式。

环球网文化频道:我们看到“玉空间”里特别营造了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您会在日常注重遵循节气的生活方式吗?

李玉刚:从我个人来讲,一直希望我们能够恢复传统的历法,从春分惊蜇到芒种夏至、从秋分霜降到大雪小雪,随着这些美好的节气、这样一年就过去了。其实我们中国老祖宗的立法,与人、与大自然万物息息相关,是我们自己民族的一个智慧,只不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渐渐的西化了,但是我相信传统的节气习俗会渐渐地寻回来。包括现在国家一直提倡过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我认为这已经说明传统文化在全面地回归。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在有生之年留下最美的见证

在工作室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被粉丝们称为“红贵妃”的演出服。这是李玉刚第一部舞台作品《镜花水月》当中演绎“贵妃醉酒”的一套服装,他穿着它在全球演出了有上百场。

“当时我们为做这套服装是下了很大力气,全都是手工刺绣,现在这种是很难得的,因为一针一线的花费也很大。如今来到这里的每个人见到这套衣服都特别开心。”李玉刚提到它满怀感触:”它跟我,就像《霸王别姬》里跟随虞姬一起征战的乌骓马一样、它跟随着我‘南征北战’,所以是有感情的。”

专访李玉刚:生而为人,要尽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绽放

事实上,每一次舞台演出的服装、造型甚至舞美效果,他都会亲力亲为地参与到设计中。而一台歌舞剧所使用的服装和头饰,实际上每次也都会特意多做几套,只为了能给舞台效果提供更多的选择。甚至当年为了创作《昭君出塞》筹措资金,李玉刚还卖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而如此手艺精湛华美的演出服在“玉空间”里不止一件,还有艺术设计大师叶锦添为上一版《昭君出塞》而创作的头饰,它们也成为了“玉空间”里绝美的珍宝。

“我可以在生活当中可以自己不吃不喝、节省简约,但对于我自己在舞台上呈现的这些演出服,会拼了命的为它创作,这也是对观众的一种负责。同时,我也想有生之年留下一些东西,它们是最好的见证,也可以是拥有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这就是李玉刚的态度。(完)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