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亿港元莫奈极珍罕《干草堆》香港登场!

2019-04-28 15:28:02    苏富比亚洲
A+ A-

原标题:4.2亿港元莫奈极珍罕《干草堆》香港登场!预展:即日至4月28日

苏富比将于本年5月14日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上,隆重呈献一幅印象派经典代表——克劳德·莫奈的「干草堆」系列作品。此大师巨作将于4月26日至28日在香港进行预展,一众藏家勿失良机。

莫奈1890年的巨作《干草堆》,将领衔五月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莫奈娴熟驾驭色彩、形态和光线,将画面聚焦在干草堆本身。这种表现方式令原本平凡朴素的农家草堆升华成印象派的象征图腾。「干草堆」系列只有八幅仍属私人收藏,本幅绝对是莫奈的卓越杰作,堪称艺术史上的经典。

4.2亿港元莫奈极珍罕《干草堆》香港登场!

克劳德·莫奈《干草堆》

估价:逾5,500 万美元/ 约4.2亿港元

预展现场

4.2亿港元莫奈极珍罕《干草堆》香港登场!

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主管August Uribe亲临香港,向传媒介绍名画。

4.2亿港元莫奈极珍罕《干草堆》香港登场!

于一八八四年,莫奈开始创作一系列普遍称为《干草堆》的画作,画中描绘与辽阔景致融为一体的干草堆。然而,以干草堆为题的重要绘画系列,要到一八八九至九一年间才完成,画中以瞬息万变的光影效果为重心。在这些年间,莫奈为描摹干草堆而费尽心思,但实际上这些草堆是由小麦和谷物堆迭而成,却被大众误解成干草。

画中的干草堆有别于同系列的其他构图,以倾斜洒落的光线勾勒形态。这些干草堆体积庞大,结构厚实,隐喻诺曼第地区的繁盛丰饶,它们在阳光下泛起金光,熠熠生辉,使整个画面洋溢大自然的恬静气氛、活力及和谐感。莫奈选择庞然巨大的干草堆作为主题,藉以沿袭源远流长的绘画传统,如让·弗朗索瓦·米勒与巴比松画派笔下所画的法国乡村及当地的郁葱景色。然而,莫奈为这一传统注入新意,创造独特效果。其《干草堆》系列不具轶事细节:没有劳动的人,没有在田野上行走的人,也没有在天空中飞翔的鸟。艺术家简化构图,仅着眼于干草堆本身、干草堆的光影变化、天空以及地平线。《干草堆》的画面和煦壮丽,令平平无奇的干草堆成为印象派的艺术象征,并彰显形态与光影的重要性,无疑是莫奈笔下的非凡杰作,亦是艺术史上最耐人细味的画作之一。

关于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的二三事

完成矫视手术后,据闻他能看到紫外线光谱的色彩。

1923年,莫奈的右眼进行白内障手术,但他拒绝为左眼做手术。因此他的右眼可以看到紫蓝色,但左眼不能。由于移除了能够隔滤紫外线波长的眼部晶体,据闻莫奈开始看见并描绘出一种肉眼不见的色谱。

莫奈作品的普及化归功于马克・罗斯科、杰克森・波拉克与威廉・德库宁等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

莫奈在生涯晚期名利双收,蜚声艺坛,而在1940年代纽约抽象表现主义冒起之际,莫奈的作品亦再次引起大众兴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借鉴了莫奈笔下的尺幅、构图和半抽象画风,启发后世对莫奈作品的鉴赏,历久不衰。

莫奈建造船上画室,并在那里完成多幅水景画。

1857年,巴比松画派画家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初次在船上建造画室和檐篷,藉以临水写生,更距离地接触其绘画主题,此举启发了莫奈。多比尼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前印象派画家,与柯罗为莫逆之交。莫奈独占这个「船上画室」,并曾在多幅画作中以此为题创作。

4.2亿港元莫奈极珍罕《干草堆》香港登场!

爱德华・马奈,《船上画室中的莫奈》,1874年作。德国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收藏。图片来源:BRIDGEMAN IMAGES

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莫奈向法国政府捐赠一系列尺幅恢宏的《睡莲》作品。

莫奈笔下的《睡莲》有逾60幅,其中8幅在1927年装裱于巴黎橘园美术馆(Musée de l'Orangerie),各长14英尺,展示形式如莫奈所愿,环绕四周,沉浸其中。如艺术家本人所言,这呈现出「一种幻象,是无尽的世界,也是无边无际的海浪。」法国画家安德烈・马森盛赞此作为「印象派的西斯汀教堂」。

他最喜爱的模特儿是第一任妻子卡蜜儿・莫奈(原姓唐斯约),被画入30多幅作品。

二人邂逅于1865年,并于1870年成婚。卡蜜儿亦为雷诺瓦与马奈当模特儿,曾被画入莫奈的1866年作品《卡蜜儿(绿衣女子)》,并化身为《花园中的女子》(1866-67年作)中的四人。在他们的次子出生不久后,卡蜜儿不幸离世,终年32岁,可能死于骨盆癌。伤心欲绝的莫奈最后一次为她作画,创作《临终前的卡蜜儿・莫奈》(1879年作)。艺评家约翰・伯格形容此画为「一场悲恸的生离死别......如此描绘临终者并表现出切肤之痛的画作寥寥可数。」

4.2亿港元莫奈极珍罕《干草堆》香港登场!

克劳德・莫奈,《睡莲》,1905年作,2015年5月售于纽约苏富比,成交价5,400万美元

他的第二任妻子艾丽斯・奥契德几乎毁弃所有关于卡蜜儿的照片。

艾丽斯与当时的丈夫欧内斯特・奥契德因为负债而一贫如洗,1878年与莫奈一家同住。在卡蜜儿离世不久后,开始流传有关莫奈与艾丽斯关系亲密的流言蜚语。在艾丽斯前夫去世后,1892年二人结为连理。据说艾丽斯非常妒忌卡蜜儿,要求莫奈毁弃所有关于她的照片、信函和纪念物。据知,只有一张1871年的肖像照片幸存,由私人收藏保存。

莫奈与艾丽斯膝下有八个儿女。

莫奈与卡蜜儿育有两子:让和米歇尔。艾丽斯与前夫则育有六名子女:布兰奇、热尔梅娜、苏珊、玛尔特、让・皮埃尔和雅克。布兰奇是一名画家,身为继父的莫奈对她宠爱有加,后来她嫁给继弟让。

莫奈对自己的创作极为严苛,曾销毁多达500幅画作。

1908年,他的巴黎作品展被逼延期,因为至少15幅「睡莲」画作被他用刀割破。这并非他首次销毁作品,亦非最后一次;完成白内障手术之后,他将自己在严重失明期间所创作的不少绘画销毁或重画。1927年,其友人、法国前总理乔治・克里蒙梭向记者表示:「莫奈生气时会破坏自己的画作。而他的愤怒源于对作品的不满......莫奈为追求完美会不惜摧毁作品。」

4.2亿港元莫奈极珍罕《干草堆》香港登场!

克劳德・莫奈在法国吉维尼家中的花园,摄于1905年4月10日。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他将家附近的一条河流改道,并购入异国花卉,构筑闻名遐迩的吉维尼花园。

1890年,莫奈在吉维尼镇买下居所,并开展一项鸿图大计,亲手设计家中花园,其后余生以此入画。莫奈是个一丝不苟的庭园建筑师,雇用六名园丁依照他所写的日常指示来实现其设计意念。1893年,莫奈将当地的一条河流改道,在家园中建造池塘,然而引起了邻居不满。他在池中植满来自南美洲和埃及的睡莲品种。

在他的葬礼上,法国政治家乔治・克里蒙梭感慨喊道:「莫奈不要黑色!」

莫奈于1926年12月5日因肺病辞世,享年86岁。如他所愿,其小型葬礼简单朴素。当克里蒙梭看到莫奈的棺木罩上黑布时,他匆匆换上一块花布,并感慨喊道:「不,莫奈不要黑色!」的确,莫奈几乎不在画中采用黑色,而是喜欢将深色混合,形成层次丰富的暗影。

如今,每年有500,000人参观莫奈的故居和花园。

莫奈之子米歇尔继承家业,将位于吉维尼的家园遗赠予法兰西艺术院。其故居和花园耗时十年进行修葺后,恢复昔日美景,并于1980年向公众开放。那里有两座花园:法国诺曼第园花园和日式水庭园。每年有7个月对外开放。

(图片来源苏富比亚洲)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