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介机构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
“要警惕一些审批事项换个‘马甲’,由政府职能转到与政府关联的‘红顶中介’,要彻查‘红顶中介’代替行政收费等现象。”
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与政府或行政权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红顶中介”是一大顽疾,也是重点治理对象。李克强总理多次“放狠话”,要求坚决治理“红顶中介”,2017年元旦后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这一问题。
究竟哪些单位是“红顶中介”?这些年治理进展如何?
随着中央巡视整改情况公布,一些“红顶中介”的单位名字也浮出水面。
2013年至今,中央巡视组已经进行了12轮巡视。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至少有7个国务院的部门因“红顶中介”问题被点名通报。
何为“红顶中介”
总理曾痛斥其“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
“我去一些地方考察时看到,政务大厅里面的收费都取消了,但大厅隔一条马路就是一家咨询服务的中介公司,里面还坐着几个‘大盖帽’,要办事的民众,都要来这里先走一趟,这不是‘暗度陈仓’吗?!”2014年11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直言痛批“红顶中介”。李克强指出,要严防以“红顶中介”替代行政收费的现象。
“有些中介机构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2015年4月21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斥责“红顶中介”乱象。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梳理,自2014年至今,李克强总理至少有8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治理“红顶中介”问题。
何为“红顶中介”?
“红顶子”一般是老百姓用来借指高官,“红顶中介”,顾名思义,这个中介与政府或官员有某种关联。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此前曾表示,“红顶中介”包括几类:一类是指由政府转型过来具有审批权的组织,过去是政府部门,后来变成了协会;一类是捆绑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协会,主管部门有一部分职能隐藏或者直接委派给这类协会;还有一类机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退休后,在里面任职。
“中介组织本应该是社会团体,但一些中介组织脱胎于政府部门,甚至领导是政府部门的退休人员,二者关系紧密。”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