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网信办、食药监局、科协辟谣,未发现塑料薄膜造假紫菜
本报讯(记者刘欢)紫菜泡水后撕不烂,是用塑料袋做的?近来,一则“用塑料袋制作紫菜”的小视频在网上热传,昨日,市网信办联合市食药监局、市科协等部门辟谣,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近三年紫菜抽检结果显示,目前未发现样本中存在塑料薄膜制假的现象。
流言披上科学的外衣,往往会更迷惑。“用塑料袋制作紫菜”小视频热传,导致国内大量紫菜在超市下架,紫菜价格也从过去每吨9万元至10万元跌至每吨3万元,紫菜生产、销售企业损失不小。日前,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针对紫菜和塑料袋进行专题比对调研。
该中心吴燕涛博士介绍,检测人员分别从商场、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等地随机采集了45个紫菜样品和3个塑料薄膜样品,并利用氨基酸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进行鉴别。检测分析显示,从外观看,紫菜和塑料袋断面微观形貌具有明显差异。紫菜的断面结构复杂,两侧分别有两层薄膜,中间夹着排列整齐的一个个紫菜细胞;塑料袋的断面结构致密,只有剪切时留下的撕裂痕迹,没有复杂的多级结构。从成分看,紫菜中都检出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布比较集中,且富集了较高的有机砷、磷和钙元素;塑料袋中则未检出蛋白质和氨基酸。“从检测结果看,送检的45个紫菜样品均未发现网传视频所说的用塑料袋造假问题,蓄意使用废弃塑料制成紫菜的问题应该不存在。”吴燕涛说。
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三年北京共抽检紫菜样品278个,检测了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柠檬黄、日落黄等着色剂,铅、无机砷、甲基汞等重金属,多氯联苯、亚硝酸盐、二氧化硫、致病菌、霉菌等近30个项目。结果显示,合格率为98.9%,有三个样品不合格,其中两个样品铅超标、一个样品二氧化硫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