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黄洁夫:当年停用死囚器官 国内外压力都很大

2017-02-15 10:07:18
A+ A-


原标题:《环球时报》专访黄洁夫:卫生部前高官细述中国器官移植

【环球时报赴梵蒂冈特派记者范凌志】2月7日至8日,梵蒂冈教皇科学院举办了“反对器官贩卖全球峰会”,中国应邀参加。长期以来,器官移植在世界多国都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一些反华势力甚至以此制造中国“活摘器官”的谣言,抹黑中国。在这次峰会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席、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作为中方代表,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介绍中国器官移植情况,直面质疑,回击谣言。会后,黄洁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讲述此次峰会背后的故事,以及中国近40年来器官移植事业从起步到变革的过程。

在梵蒂冈反器官贩卖峰会会场,黄洁夫与世界器官移植协会主席交谈。

从艰难起步,到“中国的创新”

环球时报:改革开放后,中国器官移植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黄洁夫:器官移植技术是改革开放前后传入中国的,那时,中国开始第一轮器官移植尝试。以肝移植为例,从1977年到1983年,由于当时技术落后,跟国外交流不多,全国只做了约58例肝移植手术,绝大多数手术对象在3个月内去世。之后,中国肝移植陷入“十年停顿”。上世纪90年代,一批在国外留学的学者回国了,我也是其中一员。加上科学技术进步,中国由此掀起肝移植手术的第二次高潮。

环球时报: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中,哪些事情是重要拐点?

黄洁夫:首先,改革来自于透明。2005年,我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卫生高层会议上首次承认中国的器官来源于死囚。这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不符,医生们觉得是“饮鸩止渴”,老百姓也未享受到优质的移植服务。在这次会议上,我阐明了中国器官移植事业需要改革。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