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对网民来说,是抄底的代名词;对商家而言,是促销的黄金时机。根据网上实时数据,截止01:00:00,云南省2016网上双11全球狂欢节的交易额为687041079.7元,位列全国第19位。云南消费金融界和法律界人士提醒市民,网购勿忘理性,时刻保护账户安全,应注意不法分子布下的网络诈骗陷阱。
而不少网民正摩拳擦掌,准备“血拼到天明”。云南消费金融界和法律界人士均提醒市民,双十一“买买买”时,网购勿忘理性,时刻保护账户安全,应注意不法分子布下的网络诈骗陷阱。
“先涨再降”
“双十一”的“阿喀硫斯之踵”
10日上午,国家发改委认证的第三方征信机构上海凭安征信发布《双十一网络购物信用预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涉嫌虚假交易行为、商品价格“先涨后降”行为、禁售品数据、禁用语数据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报告》称,10月1日到31日期间,31.58%被检测商品有涨价行为,其中有6.04%的商品提价幅度超过100%,有5.73%的商品提价幅度超过200%。数据显示,提价行为排名靠前的包括家居用品、女装和鞋包配饰。
记者发现,“史上最低价”、“原价999,‘双11’只卖199”、“仅限今天”......双十一活动中,低价仍是各大电商的主要促销噱头。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半受访消费者表示“双十一”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怕遇到虚假宣传和价格虚标。
“199元的产品涨到699元再打折。”“这不是骗人么?”记者随机采访了备战双十一的消费者,多人表示发现购物车里的商品涨价。
虽然电商们各显神通打出了“50%off”、“全场一折起”“全年最低价”等诱人的广告,但各门类的商品到底降价幅度多少?双十一期间买值了么?这些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心中的疑惑。
据很多网购者反映,被众多消费者吐槽的“先涨后降”、虚抬“原价”现象依然存在。
专家表示,由于消费惯性和信息不对称,明里“吐血销售”,暗里“先涨后降”,既透支了消费者的信心,事实上也透支了市场的未来。长远来看,必将成为“双十一”的“阿喀硫斯之踵”。
消费金融专家
理性消费注重个人征信
随着国民经济的转型,当前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需求增加,超前消费、分期还款已经成为中国年轻群体引领的消费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