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区县合作杭州共识》发布

2018-05-08 10:23:35
A+ A-

中国小康网讯记者周宇郑佳通讯员杨于佳“大运河文化带浙江建设即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计划到2030年全面建成“五个带”,即树立国际标杆的文化遗产展示带、打造中华闻名的文化旅游精品带、践行两山理论的生态文明示范带、重现通江达海的千年黄金水运带、承接国家战略的沿河开放开发带。”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蔡晓春在5月5日杭州市拱墅区召开的中国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论坛上如是说。

实现此项目标,需要依托运河沿线区县的协同合作。论坛现场,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蔡晓春、中共杭州市拱墅区区委书记朱建明、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杭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孙雍容,及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学院教授萧放,浙江大学生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院院长朱仁民,市运河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耀良共同点亮启动球,标志着运河沿岸六省二市正式达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区县合作杭州共识。

3.jpg

图:点亮启动球(俞文华/摄)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拱墅实践”

中国大运河,是至今还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运河拱墅段蜿蜒12公里,是杭州段运河古迹保存最为完整、底蕴最深厚、资源最丰富的一段。沿线拥有拱宸桥、小河桥等23个国家级、省市级的文保单位,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五大国字号博物馆,小河直街、桥西直街、大兜路等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水田畈遗址、战国墓遗址等23处历史文化遗存。

如何把大运河和文化完美的融合,一直是拱墅人的思考。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区长章燕介绍,自拱墅区第七届党代会提出了建设运河沿岸名区的战略目标以来,拱墅深入实施文化引领的战略,把运河文化渗透到经济、城建、民生等各个方面,还精心编制了文化发展规划,围绕“运河文化看拱墅”的金名片,重点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立体、活态大运河展示区”、“天下粮仓”、“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祥地”、“走运之区”等运河文化品牌。

2.jpg

图:与会嘉宾(周宇/摄)

“为了更好的将运河文化研究跟文化建设带有机融合,我们成立了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开展了大运河文化区域研究和保护,传承、弘扬运河文化,积极推动运河沿岸联动。”杭州市拱墅区文广新局局长陈宁在下午的区县代表交流环节说道。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沿线区县的共同使命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市通州区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6月又进一步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

“杭州探索出了大运河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北京市通州区政协文史委主任程行利看来,尽管通州有四座古城,历史厚重,但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遗存点较少,且产业结构调整正处于进行时,杭州“还河于民、造福于民”的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保护传承发展运河文化,也是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实现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突破口。济宁市任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建辉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任城主要打算以重点项目为抓手,通过济北水系治理、济州古城、富春江物流园、状元古镇、运河小镇、“运河记忆”历史街区等一批大项目的推进,活化运河文化,带动产业转型。而此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区县合作杭州共识》的发布,将对大运河沿岸区县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品牌共创、市场共拓大有裨益。

1.jpg

图: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蔡晓春致辞(俞文华/摄)

跳出运河看运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更需要国际的视野。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蔡晓春认为,大运河文化带已经进入新时代,应面向国际化讲合作、站在未来谋合作。如法国塞纳河畔、德国莱茵河中上流域等几处世界遗产,在遗产形态、保护开发任务等方面与大运河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无论是遗产管理、环境保护,还是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都可借鉴学习其经验教训。立足于此,谋好统的文章、分的文章、水的文章、业的文章,最终将大运河打造成为国内最具知名度和美誉度、国际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