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的奋斗者】施庭荣:在岗一天,就要尽力一天
年轻时因感动于一篇纪实报道千里认母扎根邮政,施庭荣从一名乡邮投递员,到城市投递员、营业员、封发员、报刊发行员、会计、综合办事员
在滇东北,有一座蕴含光荣红色革命传统的县城——威信,它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并在此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80多年来,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威信人,同样也成为一对特殊的“母子”34年人生征途的精神源泉。
施庭荣,1960年出生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在5个兄弟姊妹中,他排行最小,在家人的宠爱中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1982年的一天,20岁出头的施庭荣,因感动于《春城晚报》上的一篇纪实报道,改变了人生。
文章的主角是威信县邮电局话务班班长宋思莲,由于先天性遗传,她的3个儿子都患了肌肉萎缩的不治之症,大儿子、二儿子先后去世。而她一边既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和10多岁瘫痪在床的小儿子,还坚持兢兢业业工作,并先后获得了“先进生产者标兵”“省三八红旗手”“省劳动模范”。
于是,在征得亲生母亲同意后,施庭荣从建水奔赴威信,于千里之外认下了宋思莲这个母亲。“我当时想,她在这种沉痛的打击下,还能兢兢业业地为党、为人民工作,天底下竟然有这么坚强的母亲!”施庭荣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1989年,施庭荣陪伴21岁半的三弟走完他短暂的人生后,在县邮电局电杆厂做临时工。之后又成为一名乡邮投递员,再到城市投递员、营业员、封发员、报刊发行员、会计、综合办事员,一步一步为生活而拼搏着、努力着。
在做乡邮员期间,施庭荣与长地村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长地村有19个自然村,有5000多户农户,他们居住分散,60%以上都在外打工,村里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外出打工的子女靠信件给家里的老人报平安,打工钱也通过邮政汇款。虽然山路崎岖难走,乡邮员施庭荣每次都将承载希望和牵挂的信件、汇款按时送到农户手中,从不让农户多等一分钟。碰到雨水天气,骑摩托跑完长地19个自然村下来,施庭荣大半个裤腿全是泥巴。
2015年6月底,由于长期奔波劳累,施庭荣突发心梗。在重庆顺利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的施庭荣,回到威信家里。宋妈妈眼里噙着泪水,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放开,三次白发送黑发的伤痛尚在心底,她唯愿现在这唯一的儿子一定要好好的。
然而,刚刚出院回家,施庭荣就回到单位上班。“我是邮政培养的人,没有中国邮政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在岗一天就要为邮政工作一天。”他说。
“在我年近半百的时候,老天送给我这么个好儿子,真是我一生的幸福啊。”宋思莲说:“儿子、儿媳都很孝顺,现在我身体还硬朗,他们忙的时候,我可以帮他们做做饭,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得很愉快,和和睦睦的,没什么牵挂,老了也有依靠。”
虽历经苦难,幸福和温馨始终伴随着这个特殊的家庭。施庭荣35年母慈子孝的故事在当地早已被传为佳话。
通讯员倪钰甘静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