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发展经贸关系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一带一路”成败的重要环节。面对着一系列困难,我们必须要既展现出耐心的一面,又体现出信心的一面。
参考消息网8月14日报道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视角观察当今国际市场,中东这片土地尤其具有特殊性。近期有国外报告显示,中国在2016年超越了美国成为中东地区首要投资者。另有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是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中东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历来毋庸置疑,然而今天,这里的经济影响力更加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中国。
面对高风险不能一概“走为上”
具体来看,从传统上讲,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也会继续影响世界经济乃至整个国际关系的发展走向。不过,看待中东国家的经济影响力也需要有更宽广些的视野,仅仅盯住石油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站在中国的视角看,中东国家地处“一带一路”沿线,兼具“一带”与“一路”双重角色,中东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发展潜力巨大。
2016年8月15日,一名女子在伊朗塞姆南省的一座古客栈参观。新华社发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东是各种矛盾纠葛与各种冲突频发的区域,甚至常被称为“世界的火药桶”,与中东国家做生意自然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中国企业可能在中东遇到的风险,除了商业风险,更多在于地缘政治风险,像中国公司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业务就受到极端组织的威胁,而中国公司从利比亚、也门的撤侨,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在中东国家开展商务活动的风险要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面对着中东国家过高的风险,怎么办?无非是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撤”,但这种消极思路对于小国来说或许适用,至少也能够求得一个“惹不起躲得起”;可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大国,一味地“躲”并不足取。如果缺少中东,不仅意味着中国的能源保障版图“缺角”,而且也将拉低“一带一路”沿线的富裕水平,让“一带一路”的推进成本变得更高。
既然“撤”不行,那么,就选择“不撤”。就像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要发展与中东国家之间经贸合作关系,就必然要面对更多的风险,而选择了“不撤”,就应当正视这些风险。说白了,就是要尽力规避风险,能不冒险尽量不去冒险,实在无法规避掉的风险,也要将可能的损害降到最低,或者采取必要的风险对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