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印度人怀念曾经的辉煌,并立志要完成当初英国殖民者的“遗愿”,即“一个内湖、两个同心圆和三个缓冲区”的地缘战略,这也成为印度独立后向外扩张的基本理论依据。
文|俞俊吴薇
本文转载自2017年7月2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15期,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在漫长的古代,没有一个王朝能统一全印度。而自17世纪英国殖民统治后,在100多年时间内,一个空前强大的殖民地帝国形成了,具有浓厚特色的殖民地文化也随之形成。
独立后,印度的统治者非但没有真正彻底地摈弃殖民历史,所谓的英属印度的“巨大荣光”魂牵梦绕,由此引发人们质疑:印度是不是继承了殖民者的衣钵,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
1,畸形扩张理论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按理应是印度人民心中不可承受之痛,但事实似乎有些相反。印度一些民族资产阶级精英认为,与古代印度的黯然失色相比,英国人的统治让印度成了一个不能忽视的“大国”,其版图一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等,远超历代王朝;同时,作为“日不落”帝国的一个重要邦国,印度成为英国势力在东方的延伸和主要基地,甚至被称为“英王王冠上最亮的明珠”。
上世纪50年代初,独立不久的印度处在世界两极格局的尴尬地位中,昔日“辉煌”的英属印度已土崩瓦解,别说争当世界大国,就是充当地区大国都力有不逮。当局者无不怀念曾经的“辉煌”,并欲完成英国殖民者的“遗愿”,即“一个内湖、两个同心圆和三个缓冲区”的地缘战略,这也成为印度独立后向外扩张的基本理论依据。
所谓“一个内湖”是指印度洋,即要把印度洋打造为印度的“内湖”,拒止域外大国涉足。
“两个同心圆”,即以印度为中心,“内圆”包括尼泊尔、不丹、锡金三个喜马拉雅山小国和印度北部边境的部落地区,该地区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存在,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外圆”则是将波斯湾的酋长国、伊朗、阿富汗、中国西藏、泰国、缅甸等地,纳入大印度联邦。
“三个缓冲区”是指将阿富汗、中国西藏和印度洋,分别作为印度与俄罗斯、中国和域外大国的缓冲地带。
2,抢夺克什米尔,肢解巴基斯坦
1947年《蒙巴顿方案》使南亚次大陆上出现了两个新的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但英国人在“分家”时有意留下一份“家产”没有划定归属,这就是克什米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