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梁家河一路走来的四十多年间,习近平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执政为民是他首要的政治品格,不变的理想情怀。
央视网消息:2017年10月19日,北京。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正在热烈进行:代表们从十九大报告说起,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基层党建……从发展的道路方向,到实践的落地措施,他们的话题起了一茬又一茬。
讨论声、掌声、笑声交织——这是来自基层的最真实的声音。
数小时过去,有一个人始终坐在他们中间,耐心听着、仔细记着、不住地回应着。
这个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这是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将一幅鸟瞰村子新貌的照片送到习近平面前。习近平起身接过照片,边看边称赞:“这是风景画,很漂亮!”
这样的场景,浙江舟山的码头工人见过、北京的滑雪少年见过;宁夏的回族老人见过,小岗村的“种粮能手”也见过。
“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拜群众为师”是习近平始终如一的执政底色。
从把脉定向的政治殿堂,到蕴含着朴素智慧的田间地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问计于民”的政治智慧与民本情怀写在了广袤的中国大地上。
尊重人民智慧问出真情实感
“近平回来了!”2015年2月13日,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的梁有昌老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起身等在村口。40多年前,习近平来到这个渭水之滨的陕北小村插队:“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使我受益匪浅。”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十五六岁的孩子,到为“百姓做些好事”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正是这座小村的山山峁峁沟沟畔畔,正是与这里的父老乡亲共同生活的日日夜夜,奠定了他始终尊重人民群众智慧的思想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