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梦想一直在路上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总有一些微小的角落扮演着让人心潮澎湃的角色,比如40年前的小岗村、30年前的蛇口。多年后,扮演这个角色的地方是中关村。百度、腾讯、新浪、新东方……这里驻扎的或是曾经驻扎的公司足以撼动中国互联网的大半江山。
(图:中关村)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这样的广告语,成为了中关村在历史沿革中的注脚,也感召了像刘俊一样的一批热血青年。1999年的夏天,刚刚毕业的他,怀揣着300元路费,带着“我也能做些什么”的执念,来到了中关村。那时正值电脑买卖的兴盛时期,这里满街都是小推车、纸皮箱、面包车,染着黄头发穿着紧身裤卖力干活的小哥,以及随时可能爆发的买卖纠纷。
(图:如今的中关村硅谷电脑城)
初到中关村的刘俊,和很多满腔热血的追梦青年一样,住在600元一个月的大杂院,很快在硅谷电脑城的一个柜面找到了工作,成天和电脑、游戏打交道。那时的硅谷电脑城,正如其名,是全北京的IT中心,用车水马龙都无法描述当时的胜景。“最好的时候,一天赶上大单,做几十万生意的都有。”望着自己曾经的摊位,刘俊满眼都是曾经的热闹景象。
(图:刘俊曾经工作的柜台)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