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题:“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听北京“城市绣娘”说
新华社记者李斌、关桂峰、季小波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还管网格和绿地。”
今年4月起,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城建科科长王秀云,多了个“头衔”——夕照寺西里南区巷长,几百米的巷子成了她天天要去走一两趟的“责任田”:拆违、开墙打洞、绿化、停车、架空线、堆物堆料等问题都要牵头解决。对自己的“责任”,她这样幽默形容。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是提升城市环境的基础、建设美丽城市的末端。和王秀云一样,北京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都有了自己的街巷长。5个月过去,这些“城市绣娘”是怎样一种工作状态?心态如何?新华社记者走近多位基层街巷长,倾听他们的心声。
“再难的问题,认真当自家的事就能想到办法”
背街小巷都不长,却往往业态复杂、人口密度高。街巷长们纷纷走访社区、入户调查,了解“家底”。
东城区新开路胡同巷长姜波带着两名社工奔走于胡同街巷,亲手绘制了详细的工作地图,图上标注着哪个违建属于哪个院落、某处的电箱该如何挪动等信息。
这是向城市治理的痼疾顽症开战,任务重、难度大。“作为街巷长必须有坚定的决心,才能逐一解决难点问题。当然仅靠一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单位和商户。”天桥街道腊竹胡同(东西段)街巷长贾志新说。
街巷长本身没有执法权、行政命令权,主要是做沟通反映、协调督促、穿针引线的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前台”。在北京背街小巷整治中,城建、综治、安全、工商、城管等相关部门都纳入进来,形成治理合力,各部门定期召开街巷理事会进行决策、协调并监督整改。
“再难的问题,认真当自家的事就能想到办法,努力就能一点点往前推动。不管我们能不能立马解决,哪怕是我们认真在听,居民都能给出积极回馈。”西城区新文化街东段街巷长杜春晓说。
“相比于以前的治理模式大多是运动式或突击式,现在实行街巷长制后,管理成为常态化。”西城区德胜街道城管科副科长、双旗杆西路街长杨军剑说。
“最突出也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乱停车问题”
停车难,是背街小巷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我是街长杨军剑,这里不可以停车,请您把车挪一下。”劝阻违停车、随手撕下新贴的小广告,这便是杨军剑一天工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