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习近平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学习宣传河北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座谈会28日在京召开。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前不久,学习小组应河北朋友之邀,参加“京津冀绿色发展看河北”行,到了过去清代皇帝避暑、围猎的承德市。生态之美自不必说,但此行的真正目的地,则是位于承德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塞罕坝之名,当然已有所耳闻。最近此地颇为网红,各大主流媒体和网站头条,走了个遍。想来定有独特之处。
风光
从承德市区出发,越靠近塞罕坝,越像走进了经典的Windows桌面,蓝天、白云、绿地、山坡。时值8月,天气渐冷,路边颜色各异的格桑花享受着夏末最后的暖阳。
一进林场,画风大变。
走在林场道路之上,遮天蔽日的是尖顶的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到处都是树。找到高点俯瞰,满目林海,甚至看不到多少绿地。一株一株,累计112万亩。
塞罕坝有林子本不奇怪。历史上,这里曾有“千里松林”,康熙也在此设立了包括塞罕坝在内的“木兰围场”,但清末之际,为弥补国库空虚,这里开围放垦,树木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这片林海,变成了荒原。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北边的风沙,越过塞罕坝,肆无忌惮的逼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