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易成晨):在摩托化行军日益广泛的今天,一提到战场人们大多首先想到的就是坦克群威武地冲在一线,不过你可曾想过,如果坦克也趴窝了的时候,是谁成为这群铁骑的拯救者?他们就是工程兵,在战场上不太起眼但却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8岁的胡鑫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加成熟,入伍10年的他已经荣誉无数,他是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筑伪营的一名挖掘机操作手。
“敌军会在你前进的方向设障碍、挖壕沟坑道或者挖断道路以阻挡你前进,在现在都是摩托化行军的形势下,这就可能导致步兵坦克车辆等无法通过,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上了。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壕沟填平或者架设好坦克冲击桥“,胡鑫笑中透着自豪地说,“我们有一个先遣组,在演习开始前半个月就要到现场去侦查了解情况。而如果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就是先头部队。”
2014年,胡鑫参加朱日和对抗演习,驾驶着轮式挖掘机的他随坦克部队前进,一个长度150米的极陡坡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让他犯了难。这种坡度是为考验坦克而设计,但对于超高、超重、轮距窄的轮式挖掘机来说,一不小心就可能连人带机器滚下去。“开了好几年机器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此时坦克都已经全部上坡,观看演习的众多首长的目光也落到了他的身上,“小伙子,你敢不敢上?”一位首长问他,只经片刻的迟疑之后,胡鑫就做出了决定——“我是军人,上级赋予了我保障坦克行进的任务,我不上怎么行?我一定保证把任务完成好!”有勇还需有谋,胡鑫以倒开的方式将挖掘机开上了坡——因为“倒开动力更强”,当他到达坡顶时,已经全身冒汗。
同样是在朱日和,一辆坦克因为视觉盲区掉进了一个大坑中,当时已经处于作战状态,如果不能迅速地将其救出,就等于战斗力损失,将会被扣分。凭借熟练的技术,胡鑫以最快速度将大坑前部挖出一个斜坡,看着坦克脱险重新威武地冲向战场,一种自豪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沙化的土质为挖掘机操作带来了额外的挑战,面对一道3米长,2.5米宽的大壕沟,由于其他机器仍然在后方保障其他梯队,“填坑”的任务落到了他一人身上,以往遇到这种情况,只需要把两侧挖掉一部分就可以填成一个可供通行的凹槽,但当地的土质使得无法进行这样的操作,一旦开挖两侧,那么周围全部都会塌陷下去。时不我待,胡鑫立即开启“转头”模式,从坑的远处挖土来填,经过20多分钟的高速奋战,任务已近完成时增援才赶到,而他也已经“快要转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