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光明日报记者赵秋丽李志臣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总书记特别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考察的情景,82岁的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记忆犹新。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期间来到曲阜,就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发表了重要讲话。三年多来,山东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在了全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方阵。让骆承烈感到惊喜的是,在齐鲁大地,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内涵,演绎成了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传统文化资源充足。但人口总量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这个东部沿海地区扶贫任务较重的省份的另一个现实。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说,基于此,山东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人文优势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脱贫的路子。
文化扶贫加速脱贫步伐
对曲阜市陵城镇玄帝庙村35岁的孔庆荣来说,2014年是黑色的,短短半年时间,主掌农事家事的婆婆和打工养家的丈夫相继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她和两个孩子。没有了经济来源,孔庆荣家成了贫困户。
村里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恰逢曲阜推出“百姓儒学”工程,村干部便请儒学讲师给村民讲了一堂邻里关系课,目的就是想通过营造相互帮扶的环境帮孔庆荣走出心理阴霾,走上脱贫之路。
之后,村里不论谁看到孔庆荣家小儿子上下学,都会主动帮忙接送;孔庆荣家里有八分地的葡萄,村里的种植户们排起了班、轮流看护,收获时葡萄一粒都没少;村妇女主任、村里的女党员、女街坊更是隔三岔五地去她家串门。慢慢地,孔庆荣终于重新振作起来,这个家开始有了起色。
扶贫先扶志,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承弘扬在山东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扶贫”文化。“百姓儒学”工程推出后,全市405个村居都配备了一名儒学讲师,围绕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的传统理念,突出孝敬老人、关爱子女、和睦邻里的现实主题,以文化人,开启心智。为将这一理念更好地转化为精准扶贫的实际举措,曲阜各乡村、社区都借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的谐音办起了“邀你一起”活动,鼓励每一个人参与到扶贫活动中来,与爱同行、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