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默克尔对盟友产生“幻灭感”,却与这一东方理念不谋而合
参考消息网6月13日报道 德国总理默克尔10日晚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的表现令她体会到“幻灭感”。她说,欧洲不能依靠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而要联合自强并与中国等其他国家密切合作,以寻求更多的支持和潜在的合作伙伴。
有舆论认为,欧洲外交如今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因过于依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自身处处受限却无法约束盟友且被盟友拖累。相比之下,上合峰会所提出的模式更开放包容,也更具灵活性,代表着新型国际关系的潮流。
欧洲心存侥幸受到“暴击”
媒体称,默克尔指出,本次G7峰会说明,如果没有共同的外交政策,欧洲将被“碾压”。
俄媒近日也发表文章称,美欧间的矛盾已成连环套。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直言:“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时,实际上破坏了跨大西洋联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参考消息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G7峰会之前,欧洲已经受到了来自美国方面的多项挑战。但是欧洲仍然心存侥幸,寄希望在此次G7峰会上通过形成“多对一”的格局,来向特朗普施压,谋求美国让步。但是,最终特朗普没有同意签署今年的G7公报,对于欧洲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欧洲媒体甚至使用了“溃败”一词,可见欧洲在此次峰会上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崔洪建指出,如今欧洲与美国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分歧,但是更为严重的则是两者在处理问题的方式和价值理念上的不同。
崔洪建认为,德国是这次峰会后受伤最严重的欧洲国家,默克尔本人的失望感也是最强烈的。因为如果当前局面延续的话,将会直接打击到德国的核心利益,包括钢铝和接下来很可能涉及的汽车产业。这无疑会严重冲击德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而影响德国的就业率。
有舆论指出,当美国选择以“美国优先”为旗帜,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以牺牲盟国利益换取自身利益时,西方世界被撕裂就不可避免。眼下,欧洲国家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没有美国的参与下重新构建稳定的世界秩序。
上合之“合”才是未来世界潮流
与G7峰会剑拔弩张的氛围不同,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则是一片祥和,且硕果累累。
去年新加入的成员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上合“友谊之树”注入了新的能量。上合组织今年也首次以“八国”模式亮相。安全、经贸、人文交流和国际交往合作等四个方面都达成了多项共识和合作方案。上合组织成员国同意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切实执行伊核协议。
崔洪建说,比较同一时间举办的两个峰会——G7峰会和上合峰会,不难发现G7在走下坡路,而上合在走上坡路。究其原因,是因为两个组织的处事原则不同。
崔洪建说,上合组织更强调相互尊重,不排他,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G7在一开始就贴上了“西方”“工业强国”等标签,从价值观到体制,G7都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因此如今看来,上合组织更符合全新的国际形势变化,更适应全球发展潮流,因此将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同时,通过新成员国印度和巴基斯坦表态将共同参加上合反恐军演来看,上合组织的包容度和先进性还体现在可以缓和成员国之间固有的矛盾和分歧。这对于区域的稳定和发展,无疑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青岛峰会的成果,也意味着上合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提升。
崔洪建认为,上合组织的处事原则,以及其更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等优势,会对欧洲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未来,上合组织很有可能会在伊朗、安全、贸易等方面和欧洲进行合作往来。欧洲也可以和上合组织进行接触,培养互信,在更多领域进行合作。
今天西方世界的分裂,根源在于其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潮流。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所说,中方希望七国集团的合作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七国集团成员国能够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承担应尽的责任,作出应有的贡献,发挥建设性作用。
有媒体评论称,上合组织,因“合”而聚,因“合”而兴,因“合”而新。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势”。有识之士如默克尔,显然已经看到未来的大势,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何不审时度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