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赵桥
“产能过剩、价格跌跌不休……”是2016年前出现在PVC行业的高频词,低迷的行业状况笼罩PVC市场长达五年之久,如今似乎出现“转机”。
9月7日,天原集团(002386,SZ)、英力特(000635,SZ)等多家上市公司因涉嫌PVC价格垄断被国家发改委处罚。那么,为何同时多家公司冒风险涉嫌实施价格垄断?行业是否开始回暖?
谈到此次开出的罚单,一位长期研究PVC行业的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处罚金额,对相关企业也是警示作用。涉嫌价格垄断和PVC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有一定关系。PVC企业联合涨价的原因,也从2015年前的“自救”行为过渡到2016年之后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业内称将起到警示作用
PVC企业接二连三收到的罚单让其备受关注。
9月7日,天原集团和英力特均收到了国家发改委《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其中天原集团被罚1601.81万元,英力特被罚791.55万元。9月8日,鄂尔多斯(600295,SH)子公司被罚1937.55万元,亿利洁能(600277,SH)子公司被罚2060.98万元。而在9月9日,君正集团(601216,SH)也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在2016年销售PVC过程中,涉嫌存在达成并实施价格垄断协议的违法事实,被国家发改委处以2947.8万元的罚款,占2016年度PVC产品相关市场销售额百分之一。
谈到涉嫌价格垄断的原因,上述行业分析师称,这和PVC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有一定关系。随着去产能和相关政策的实施,PVC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在过去五六年间,有大量中小企业退出,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整个PVC行业的整合趋势将日益明显。在行业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可能会存在企业联合涨价的情况,继而可能涉嫌价格垄断。
不过,上述分析师也提到,PVC企业联合涨价的原因也不尽相同。2015年前更多是源于行业低迷之下,“抱团取暖”的“自救”行为;而从2016年开始,更多则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谈到此次开出的罚单,该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处罚金额,有些占据企业本身营收的一定比例,在PVC行业这样高额的罚单并不多见,这对相关企业也是一种巨大的警示作用,显示出相关部门明确的态度。此次罚单开出之后,相关企业将会在制定价格层面更加谨慎。
供求关系发生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几张额度不菲的罚单背后,也体现出PVC行业的变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多家上市公司年报和相关公告发现,2011年~2017年,PVC相关产品的毛利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